和经常帮我理发的理发师聊天。他说他有一个客户,每次带着儿子来理发一位年轻母亲,跟他抱怨自己生活的不如意。这位年轻母亲自小父母离婚,一直在严重缺爱的环境中度过,自己极度缺乏安全感。如今嫁了老公,自己全职在家带儿子,儿子是她生活中最大的希望,她把最好的都给了儿子。然而从来不在乎自己,不打扮自己,不消费自己。当然,婆媳关系也不尽如人意,经常会和婆婆吵架有时还会大打出手。一方面自己越来越没有社会竞争资本;一方面又担心哪天突然被抛弃,对于夫妻双方名下的房子小心翼翼,生怕被老公动了手脚。
理发师愤愤不平的转述她的故事,其中还带着深深的同情。
虽然只是被转述了这个故事,不能完全知道真实的故事情节。但实际上这样的家庭关系在身边人中大有人在。老话说,幸福只有一种样子,而不幸者有千千万种不幸的故事。
如果我是这位年轻母亲的理发师,或者邻居或者好友,我想我不会盲目的站在她的一边和她一起感慨人人生而不幸。与其抱怨,与其想尽办法找人诉苦,不如首先承认当下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
承认自己缺爱,承认自己在心里方面的不完美甚至是缺陷。由于父母年代对于心理学对于儿童教育的缺乏,通常是活在一种我生养了你,你必须要听从我的逻辑里。至于夫妻关系不和,婆媳关系紧张也是家庭必备。孩子或多或少在幼儿时期的满足感不够,安全度不高。那么承认这些问题的存在,接受他们,才会正视问题。而不是自以为是的把自己所有的时间精力花费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就理所当然是给他更多的爱。爱是陪伴,但爱不是占有和控制,更不是空虚无助的借口。
承认自己当前不具有社会竞争力。通常,她们会这么诉说自己获得同情,我知道我现在全职在家不挣钱,但是我倾己所有为家庭为孩子为丈夫。有了但是之后,话语的重心伴随着说话者的心态也随之转移。此时她们不是在承认自己的社会竞争力弱,而是在给自己找支撑。完全没有必要,正确的认识自己的处境是首要任务。如果确实是觉得自己开始有被边缘化的趋势,那么努力学习,多去询问请教,找到专业人士指导,又何必花尽心思给自己找退路。看清自己,承认自己,想改变就花些时间在需要学习的地方;即使看清自己依旧满足现状,那至少不会内心充满抱怨和不满。
承认自己没目标,空虚无聊。她们的世界里只有孩子,连丈夫的位置也越来越小,更别说属于自己内心的空间。因为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目标,所以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因为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所以没有时间思考自己要什么。这看似的死循环恰恰是因为一开始就忽略的自己。且不说夫妻关系的和谐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是多么的重要,自我的内心充实是一切和谐的源头。要明白这些道理,首先得承认自己内心空洞和无处安放。之后的对症下药就要简单的多,那就从自己喜欢的事情开始,慢慢培养爱好么。
我们经常听到身边的人抱怨,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家人不理解,抱怨自己得不偿失。抱怨之后有没有想一想,要先从内心去承认这些问题实实在在的存在呢。通常我们抱怨是为了把责任推给外界,可实实在在的问题不都在自己身上么,要不然只抱怨也根本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