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南一直以为印度的电影不是搞笑就是无厘头的神剧,可媲美我国的抗日神剧,但是自从阿南看了《摔跤吧,爸爸》后,对印度教育电影开始有了关注,这次《起跑线》阿南尤为关注,的确,没有让阿南失望,又是一部通过娱乐喜剧的方式为大家呈现了社会上面的一个问题,孩子的教育问题。
电影的脉络很清晰,就是围绕着一个主题“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面”展开的。讲述的是一对中产阶级的印度夫妇拉吉和米图,为了能够够让自己的女儿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费劲周折的让自己的女儿进入好的学校学习!
电影的一开始,拉吉一开始就对自己的女儿是否上名校产生质疑,妻子米图反驳道“我们不能让皮雅接受我们所接受的教育”,米图的理解是,正式我们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环境,所以导致了他们只能待在中产阶级,并且好的学校可以提供更好的英语学习教育,在印度,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加是一种阶级的象征!
中印教育相通
其实在这部电影中,印度很多与我们中国一样,比如说这个教育上面的问题,和我们一样,我们的父母也是否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希望自己可以到重点的学校去读书,这样可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好的老师教育我们,让我们可以有更好的升学机会!
我们的父母也一直认为,好的教育可以让我们取得巨大的优势,能够快人一步,这个中国的教育理想和印度一毛一样!我们中国有一句话“教育可以决定命运”,印度“教育与好,取得的阶级更高”!所以电影中,拉吉和米图两夫妻就义无反顾的加入到孩子的阶级抢夺之中。
当拉吉给女儿去报名的时候,由于自己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结果排在了非常后面,因为早早的就有其他的家长在前面排队,有的甚至是熬夜的排队,就为了可以让自己的孩子能够上重点的学校,阿南看着这里,就想到了我们中国每年的春运,都是一票难求,现在好很多了,互联网的发展造福了大家。但是在以前,简直就是农民工兄弟们的噩梦。唉,可怜天下的父母啊!
一切为了孩子
即使拉吉他们做了这么多的事情,但是更多的是无功而返,好的学校要求学生必须住学区房,孩子的父母更加是需要接受各种各样的考核指标,学了学历和职业这些硬性指标,父母的谈吐、衣着品味都是关系到孩子是否可以进入学校学习的标准,而且还分面试和笔试。
在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孩子是否可以入学,与孩子自身没有什么关系,更加重要的是父母是否有这个经济实力,是否有品位,说白了其实就是在筛选出印度上等阶级的家长,看的是在招学生,本质上面,阿南认为就是在招父母入学。很有讽刺的意味在里面。
这个阿南有体会,我记得在一个新闻里面报道过,我们中国的某的地方的某所学校也是这样的,孩子是否可以入学,家长同样的需要进行各项考试,而且考试的内容涉及到家长的经济能力和整体的品质上面。与电影不谋而合!并且家长报名的是络绎不绝,跟菜市场里面抢打折菜一样。热闹非凡。
而且和大家说一个秘密,阿南由于中考的失利,父母为了可以让我继续的上高中,不去职教,然后去我们市区的一所民办的高中报名,并且是花钱买进去,你花钱还不一定可以上,你还需要走走后门,疏通一下关系。最后我才可以上高中。而在这里上学的都是非富则贵的人的孩子。。。
最后,拉吉夫妇不得不花重金搬进了学区房,并开始了家装上流人士的作为。开始了洋相百出的事情,不擅长英语的拉吉,答题的时候经常错误,不懂时尚的米图,在穿衣搭配上面,被洋相百出。两人在出席排队的时候,显得格格不入!
哪怕是这样,最终的结果是拉吉的女人还是没有上学,被学校给拒绝了,拒绝的理由更简单,“学校不想录用一个店铺老板的孩子”,拉吉是一家服装店铺的老板,因为店铺老板不是学校认为的上流社会的人士。
《起跑线》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中国常见的社会现象,揭露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并且给出了一个答案。但是阿南相信,如果凭借着一部电影去改变这个社会现状,明显是不可能的,电影的能力还没有这么大,所以,大家在看影片结尾的时候,拉吉在舞台上面讲的一些话,除了米图之外,没有人为之鼓掌。都认为拉吉说的是疯话!
我们现在也会在电视上面,在一些专家座谈上面,看到听到一些专家说,孩子的童年应该是轻松的,美好的,多姿多彩的,并不能让孩子在所述的年龄上面承担着年龄更高的人需要承担的压力,并且不能承担父母给予的厚望。
但是,说了以后,播放了以后,看到过效果了吗?还是有很多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追赶不上别人家的孩子,怕输在起跑线上面,依旧通过现状,驱赶着他们为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找最好的老师,同时给孩子美其名曰:“都是为了你的将来!”
阿南在看完《起跑线》后,陷入了深思,阿南是从这种想象中长大的,可喜的是阿南不用在一次的经历,可悲的是,将来如果有孩子了,那么阿南是排斥这种教育问题的,但是如果大势所趋,阿南也不知道自己可不可以不忘初心,为自己的孩子打造出真正的童年!
如果是你,你会让自己的孩子进入这种“起跑线”大队上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