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前阵子,我的新书《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变现的能力》在当当上架了。
很意外地,我作为一个素人、一个平凡的上班族,书籍上市没多久居然就登上了当当励志新书榜的第5名。
这本书是写给我自己的,它是我这3年一路走来的见证;
它也是写给你们的,不少读者其实是和我共同成长起来的,彼此鼓励、给予力量。
而我也希望,通过一个普通人的真实发展轨迹,让你们看到更多、更精彩的可能性。总之,山高路远,未来可期。
01
我曾想过写作可能带给我的改变,但没想到,3年后我出了一本书。
我本职是IT产品经理,这些年白天上班+晚上写作,累积写了100多万字。许多人惊讶于我在本职做得还不错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能开拓新的赛道,并好奇地问:“怎么才能和你一样把写作作为副业呢?”
我的答案很简单:
第一,我愿意为兴趣付出时间精力。
第二,我愿意一篇又一篇地写,一点又一点地学。
理工科出身的我,写作上谈不上天赋异禀,运气呢,也乏善可陈。我写的第一篇文章,是关于本职的产品实操文,除了同行几乎没人看懂的那种(当然也没多少人感兴趣)。初期不知道写什么时,就写些阅读后的书评。
随着自身的成长和对公众号定位的逐渐清晰,我开始写工薪族的投资理财、开始写职场中的升级打怪,聚焦上班族最关心的那点儿事。
努力将自己打磨成“上班族2.0版”,而不仅仅只是一个拿“死工资”的人。
正因如此,写了几年公众号:
我最开心的,是有人说看了我的文章让他重新审视自己,学会以多维视角看待事物,挖掘到新的可能性。
我最开心的,是关注多年的读者感慨,这几年和我共同进步,像是从未谋面但又亲密无间的朋友。
我最开心的,是回头看自己时,愿意与这些年的自己举杯说声:“你辛苦了,但一切都非常值得。”
写作这件小事就像一扇窗户,让我接触到更大的新世界、遇到不同圈子的人、实现更高速的个人成长。
从普通的职场人,到写作1个月后收到金融平台签约邀请、3个月成为LinkedIn专栏作者、再到写出全网阅读量破千万的文章、拓宽了不少收入渠道……
持续成长,就是你现在看到的我。
02
上班8小时+下班4小时,决定了你的生活底色
对普通人而言,一生中有1/3时光都在工作中度过。
稻盛和夫说:“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最有价值的行为。”
这话听起来挺鸡汤,包括我早期时也觉得:工作嘛,拿钱做事而已。
可在职场摸爬滚打几年,我发现“上班”与“工作”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状态。一个上班的人,是纯粹拿劳动力换钱,他是被动型;一个工作的人,除了得到薪水还得到了成长。
同样8小时,他获得了两份回报。
再说句现实的话,多数人的核心收入来源于工资,如果你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工作修炼自己,它能帮助你快速攒下第一桶金,并持续提供足够的现金流。
在这本书里,我将聊聊许多你熟悉的、或是经历过的职场小事儿,里面一些值得我们汲取的经验和逻辑,希望它能帮你提纯职场含金量。
作为一个兼职码字的人,我还有个特别深的感触:
下班后时间,是拉开彼此差距的战场。
是的,以我的观察,许多比同龄人拥有更多资源的人,他们无一例外地用心对待“下班后”时光,有些甚至常年保持工作状态,并将其作为一个习惯。
细想来,我接触的副业有近20种,身份也不断发生变化:金融/职场平台签约作者、传媒公司合伙人、互联网产品负责人、海内外房产投资者……每一次尝试,都带给我思维上的突破。
你的认识边界越广,潜在机会也越多。
而这些思考模式,也是在我本职之余保持阅读、写作、接触到新场景后得到的启发,它们成为我步步精进的垫脚石。
03
抓住良机,实现收入突破
你可能经常听到这类话:
“我也想啊,可惜没机会”;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看什么时候有机会再说吧”;
“成功与否,运气和机遇才是最重要的”。
事实上,机会并不完全靠等来的。我们的一生会遇到诸多转机,可惜大部分的人往往无法判断,或是发现了也无法抓住。
把握机会的能力,其实是一项非常核心的能力。
因为机会从来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层层嵌套的。你只有打开一扇门,才能拿到下一扇门的钥匙。
惠普公司前任董事长&CEO卡莉·菲奥莉娜,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地产公司的接线员,每天就做接电话、打字、复印、整理文件等琐碎事务。但她善于观察学习,慢慢地对公司的多项业务越来越熟悉。
有一次,公司的经纪人问她是不是还愿意做些别的——于是,她得到了一个撰写文稿的机会。
正是这次机会,改变了她的职业轨迹。
武侠小说大师古龙曾说:问题并不在有几成机会,而在于你能把握机会,若是真的能完全把握机会,一成机会也已足够。
很多人每天朝九晚五或“996”地穿梭在两点一线,久而久之,做事基于惯性,看待事物的角度开始固化,能力也随之固化。
所以,我们不仅需要持续性地扩大能力圈,还需要有意识地利用思维工具,才能抓住良机。
04
无处不在的财富思维
这本书的名字是《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变现的能力》,与金钱打交道,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
我在书中,也将以有趣的金钱视角,和你一起聊聊如何拥有更理性、更清醒的判断维度,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没什么干巴巴的道理,或许在你看完后,会消除许多脑海里的问号。
比如,“沉没成本”为什么是我们做决定时的最大阻碍?比如,攒钱是否真的能改变命运?再比如,“财务自由”是不是毒鸡汤?
当你用财富视角去看待问题时,往往能得到不同于以往的结论。
可能一些熟悉我的老读者知道,我最初写作时,话题主要偏投资理财,而后开始写职场、写成长,实际上它们经常有着共同的底层思维。
就拿房子来说吧。
为什么经常有人说,买到好房子,就是普通人最好的投资?
因为它是典型的多功能商品。首先,带来了物质+精神上的安全感;其次,杠杆效益撬起更多资源,是“以时间换空间”的完美案例;再次,大城市的房子是天然的投资品,房价就是城市的股价,只要人口密集且流动大,房子大概率能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我们想在财富之路上升级,或者获得更多更快的成长,就要多做这样“一即是多”的事情。
就像职场上你做好本职,其实能为自己积攒下能力,还能带来许多潜在的机会。做好本职,就是最高效的学习方法。
【上班8小时稳扎稳打】、【下班4小时另辟战场】、【抓住转折点的际遇】、【财富视角下的决策模型】这四个部分,就是这本书的核心。
这本书里,有我真实的分享、有趣的观点、犀利的态度,也有我摸爬滚打过来的经验教训,还有掏心窝子的一些建议。
你可以把它当做一本有意思的职场书,也可以把它看成一个普通上班族的“弯道超车”历程,翻开时,且行且看,从熟悉的场景中找到属于你的新答案。
05
在本职比较忙的情况下坚持写作这些年,首先要感谢我的先生。说来有些好笑,当初忙完婚礼我一下子空闲下来,我又是个闲不住的人,就开始注册公众号写文章。
过程中,我开始习惯每天本职+写作工作12-14个小时的状态,他给予了很大的理解支持,陪伴我度过种种焦虑和难熬的时光。
也要感谢出版社的编辑团队,从成千上万的作者中找到我,非常顺利地决定合作,过程中不断鼓励我。
当然最感谢的,是你,我的读者。
文字将你我联系在一起,把我从一个网络陌生人,变成有血有肉、仿佛是朋友般的存在。
时间过得好快,快到每天、每周、每月,都像急行军一样前行,回头望走来的路,似乎还冒着热气。
时间又过得好慢,未来还有太多想要实现的愿景,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未知的棱面,还想知道,我这么一个普通的上班族,还能呈现出怎样意想不到的故事。
所以,我会一直努力,也请你加油。
感谢你们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