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诺贝尔因为女神被一个数学家撬走,就不在诺贝尔奖中设立数学奖,让他的情敌永远不可能获得他的奖金,这当然只是传说。
诺贝尔奖之所以没有设立数学奖,是因为诺贝尔作为一个优秀的应用科学家,没有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毕竟硝酸甘油的发明用不到高深的数学知识,估计初等数学就能做到了,微积分都未必涉及,更不要要复杂的群论和非欧几何了。
其实不止对数学,对文学诺贝尔也理解不深,诺贝尔在遗嘱中声明,文学奖授予“在文学领域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之最佳作品的人”,要知道最伟大的文学作品未必是理想主义的,这也就有了托尔斯泰四争诺尔贝奖而不得的故事,托翁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自然和诺贝尔的要求有一些差异,不仅托翁,易卜生卡夫卡也因此与诺奖无缘。
和平奖更是沦为了国际政治博弈的工具。所以说在这两项上诺贝尔奖并不具有权威性。
但是诺贝尔奖作为自然科学奖的权威性现在已经毋庸置疑,作为科学皇帝的数学却不能获奖,这不能让数学家们感到心塞,虽然数学家们有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但影响力却不能和诺贝尔奖相提并论。
可是数学家要如何获得诺贝尔奖呢?数学家们也是愁白了头。
一、为了诺奖,我要去韩国
希尔伯特在数学史上的地位已经是高山仰止,不过再高的数学地位也无助于获得诺贝尔奖,为了诺奖,希尔伯特想到了去整容,去韩国把身上这金光闪闪的数学家烙印去掉,当然,这只是玩笑,整容当然不可取,但是把数学理论改头换面成物理学理论还是可以考虑的。毕竟对于数学家来说,物理学有点简单,想当初数学王子高斯不就玩出了一个高斯定律嘛,要是王子足够长寿的话,这个物理定律是足以获得诺贝尔奖的。
希尔伯特提出了物理学的公理化思想,试图用简单的公理推导出整个物理学大厦,而且成果斐然,他居然用最小作用原理推导出了广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一生中最得意的成就,狭义相对论就算没有爱因斯坦,也会有别人提出,狭义相对论当时已经是水到渠成,只差那临门一脚了,而广义相对论却让爱因斯坦顿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感。
现在希尔伯特居然动了爱因斯坦的奶酪,而且是最美味的那一种,那么到底是谁第一个提出了广义相对论呢?这一直是科学史上的一个悬案,现在一般认为,在创建广义相对论过程中,爱因斯坦凭借多年深入的思考给出了完美的解释,而希尔伯特则仅用几个星期就接近了真理,希尔伯特的理论只是站在了广义相对论的大门口,要登堂入室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而且即便希尔伯特得出了正确的场方程,要想阐明其物理意义也需要深厚的物理学基础,而作为数学家的希尔伯特这方面有些欠缺。
所幸的是,两位大师并没有因此出现什么龌龊,而是握手言和。
虽然希尔伯特化装成物理学家失败,但是广义相对论也并没有获得诺贝尔奖,这第一次尝试算是平局。
二、数学家堂而皇之地拿走诺贝尔奖
既然化装不成,那就直接闯进去吧。
1950年,一个数学家凭借论述婚姻的著作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如果关于诺贝尔不设数学奖是因为女神被撬走的传说是真的话,那么这次授予罗素诺贝尔文学奖就有些滑稽了,好像是诺贝尔奖委员会专门给诺贝尔开的一个玩笑一样。
当然这只是调侃,获奖者是贝特兰.罗素,他的著作《婚姻与道德》是完全配得上诺贝尔文学奖的,不过贝特兰.罗素也是当之无愧的数学家,著名的罗素悖论就是他提出的。
这算是首开了数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先河,虽然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但也是获了,但是这条路并不好走,估计只有罗素走得通,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象他一样文武双全的。
化装进去不可能,愣闯进去又太难,数学家们要想获得诺贝尔奖只能祈盼老天开眼了。
三、经济学奖为数学家开通了道路
老天还真开眼了,1969年,瑞典国家银行为了纪念诺贝尔设立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并不是真正的诺贝尔奖,因为诺贝尔遗嘱中并没有设立这个奖项,诺贝尔家族的后人对此也颇有微词,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能和诺贝尔扯上关系的奖项,而且数学家们终于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进诺贝尔的殿堂了。
现在的经济学已经不是亚当.斯密的年代,在经济学圈里,不拿个数学学位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不过样子还是要装一装,不过装饰程度要比当年简单多了,不过还是有一位大神连样子都没装就拿走了诺贝尔奖。
这位大神就是约翰.纳什,关于纳什的故事已经很多了,电影《美丽心灵》就描绘了他传奇的一生,现在纳什均衡已经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应用到了各个方面,包括政治、军事、生物,甚至还可以用来分析点球。
相对于爱因斯坦,纳什更象是魔鬼之子,有一种说法是纳什的研究已经触碰到了上帝的底线,如果任由他研究下去,上帝将无处容身,所以上帝只好让他精神失常,无法继续研究,但上帝还是善良的,给了他片刻的清醒让他去领取诺贝尔奖,然后就把他召唤了回去。
不管怎么说,现在诺贝尔奖算是基本圆满了,每一个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有可能在诺贝尔殿堂里留下自己的名字。
但是诺贝尔奖是那么公正的吗?下一回给大家讲述诺贝尔奖的遗憾。
要是对文章感兴趣的话,麻烦关注一下公 众 号“科学史话”,有更多精彩等着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