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爸聊天,他给我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左右时期,他和我的叔伯大爷们从邳县本地收购柳木作为枣庄煤矿采煤用的窑木用平板车运送到枣庄煤矿上去售卖的故事。
枣庄盛产煤,矿上采煤需要用到大量的窑木作为支撑矿道的支架,爸爸和他的兄弟们经常拉着板车步行长达二百多里的路贩卖窑木往枣庄矿去。
当时的运输工具是“小土豆板车”,这种板车和今天我们常见的板车还不一样,没有今天的板车大,车轮子里面的钢豆很小,车轮子比今天自行车的轱辘稍微粗一点点,载重量也就是一千斤多一点。
从本地收购窑木首先要挨村去转悠,选村子里的成品柳树,树龄至少十年以上,树的直径至少有碗口粗,最好的是收购一抱粗的柳树。
选好柳树了,付主人钱,按照柳树的粗细不等付不同的价钱,一车千把斤收购上来需要花一百多块钱。然后就是采伐,这些柳树都需要买树的人自己伐自己锯,每段柳木截成两米以上的长度,在小土豆板车上码放整齐。
运窑木的人通常是本庄本邻两三个人,两三辆车,大家把货物备齐了才一起出发。
出发前要先准备好路上吃的食物,主要就是带煎饼卷,煎饼是用山芋干烙制的,每个人得带够本次行程来回五六天所需要的煎饼,一般是一顿两三张,一天最多十张,一次单程来回每个人就得带六七十张煎饼,这六七十张煎饼得在出发前花费一天的时间推磨、烙制,当时候白天还不能干这些活,白天得给生产队干活,干活的时候高喊着口号“大干七零年,跨淮河赶江南,粮食千斤钱百元”,老百姓心里都知道这是浮夸的口号,要想吃饱肚子还得靠汗水。另外,运送窑木的行程路上的菜主菜就是咸菜盐豆萝卜干,其它的也没有啥了。
出发了,得选在天气比较晴朗的早晨,往枣庄去的道路不好,最怕行程中遇到阴雨天气。本地距离枣庄二百多里路,一天能够拉着这一板车的窑木走百里左右,单程需要两天多的时间,运窑木的队伍都是顺着大路走的,当时最好的大路也就是砂石路,一路上颠簸异常,遇到太大的坑洼或者上坡上岗走不动的地方还得停下来,一行两三个人将另外的车子停了,全力推着一辆车子过坑上岗,一辆车到了平缓的地方再停下来,大家再扭头回去推下一辆车,直到所有的车都过了这些挡在道路上的坑、岗。
晚上住宿要选在道路沿途的旅店,旅店住一晚上需要三四毛钱,床铺什么的都非常简陋,也就算是有张床,有被子,可以躺下人。在旅店住宿时喝人家的白开水,白开水二分钱一碗,就着自己带来的煎饼咸菜。
到了枣庄煤矿,这些窑木也并不是很快就能卖出去的,得等,有些矿不是你运到人家就收的,有的时候需要等两三天,矿上才会有人专门来收这些窑木。
人家收购也是论斤称重的,一车窑木可以卖一百四五十块钱,一趟除去整个过程中的花费,可以赚到二三十块钱,总计花的时间从开始购买柳树算起在十天以上。
那个时代那些人,就是这样能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