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下一篇
阖闾的称霸其实是有晋国背景的。
事实上吴国本来是个靠边上的蕞尔小国,能跳上历史舞台表演一把走一下猫步完全是因缘际会。
至少有三队人马影响了吴国的成长:晋景公-申公巫臣组合、楚平王-伍子胥组合,兵圣孙武。
直接影响吴国的崛起的,是夏姬之乱;但从深层原因来看,是晋楚争霸成全了吴国的崛起。
楚庄王称霸时,其实春秋的舞台从北面已经悄悄地移到了南方,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春秋时期的列国形势图给我们的信息非常清楚:从体量上来看,齐晋秦楚是大国是毫无疑问的。存有争议的霸主吴国和越国和那四个诸侯国无法相提并论,但足够比得上在中原的那些缩成一团的郑宋陈蔡卫诸小国。
但作为春秋争霸的尾声,吴越争霸还是实实在在地引起了北方诸国的重视。因为在这两个小国冲上历史舞台的时刻,中原各国的诸侯们实际已经危机重重,在风雨飘摇中向战国迈进埋下伏笔。
国际政治学从来都是讲纵横捭阖的——虽然这时的纵横家学说还没出现,让后人瞠目结舌的忽悠大佬苏秦张仪都还没有投胎转世。但国际关系的一些原理还是能用,敢与天下为敌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疯子,另一种是巨无霸。看地图我们知道,当时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一口吞下所有国家。那么怎么办呢?应该找盟友。就象苏联想和美国对着干又不肯直接开战,就挑拨南北朝鲜打架,挑拨完了发现还不够,还挑拨我兔“保家卫国”,搞得当年小小的朝鲜半岛上除了南北朝鲜打架外,还卷入了第17个国家。等大家都都想停战了苏联老大哥又行使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否决权——所以美国也没工夫和苏联不爽了、我兔也没力气去统一宝岛了——这里面的阴谋老厉害了。
春秋各国间的盟友并不固定,看大哥的力量,基本上小国家们都是墙头草随风倒,谁厉害了跟谁混。有一阵子,吴国是跟着晋国混的,但这不过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哪里是心甘情愿。随着吴国的力量慢慢发展起来的时候,偶尔也像个青春期少年一样对楚国妈妈不太愿意听话了,此时对吴国来说,要的是一个机会。
事实证明,吴国的机会不止一个,吴国此时是正在创业的小公司,见到机会当然会死死抱住。
第一个机会是申公巫臣的到来。
那年是公元前584年,离吴王阖闾的出场还有大约70年。
巫臣之所以来,是带了晋景公的“联吴制楚”战略的。而他之所以给晋国出了这么一个战略,是因为夏姬,此时的巫臣已经顺利和夏姬结婚了,但代价是他的家族被当年想娶夏姬被巫臣阻止的贵族子反灭了。
晋国给吴国当时的国君寿梦带来的是一套现代化战术、一个人和一颗糖。
现代化战术就是巫臣帮助吴国练兵,练兵课程主要有箭术、乘车和战阵。
一个人是巫臣的儿子狐庸,在吴国担任外交官。
一颗糖是晋景公伐郯国。
吴国虽然算是姬姓之国,但中原诸夏都把这个国家看成是一个蛮族,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很落后。而巫臣是楚国贵族,深谙楚国军事底细,对吴国军队的训练是有针对性的。加上吴国盛产铜、锡,冶炼技术精良,所造兵器名扬天下,尤其以铸剑精良闻名,“干将”“莫邪”剑驰名天下。这对吴国的崛起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至于巫臣的儿子留在吴国担任外交官,看起来像是巫臣给儿子找了个官当当,其实相当于把儿子放在吴国当人质,这一做法让吴国对晋国放下警惕,真心诚意地跟着晋国走。
最重要的是晋景公伐郯国。郯国的身份是晋国原来的盟国,又是鲁国的姻亲。公元前584年吴国伐郯国这件事情是让中原大国很不爽的,但是,晋景公却选择了在公元前583年冬天,率领晋、鲁、齐、邾四国军队讨伐郯国。目的很明确:丢卒保车,牢牢地把吴国绑在晋楚争霸的战车上。
而吴国欣然接受这一和平的橄榄枝。寿梦在位时先后攻打楚国的属国巢国、徐国和州来国,使楚军“一岁七奔命”,凡蛮夷属于楚国者,吴国尽取之。
第二个机会是伍子胥和孙武的到来。他们的到来直接成就了阖闾的霸业。
阖闾如何成霸,容小白下期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