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
先生说:父母健在,不远行游历。如果一定要远行,必有一定的去处。
游:游历,外出求学、求职之类。
方:方向,引申为去处。
[愚悟]
父母健在,子女应该侍奉在旁,不远行游历。因为远行游历会离开父母,古时候交通不发达,远行游历耗费时间,日子一长,孝敬父母方面必会有所疏忽。同时游历在外,自己思念父母且不论,父母更会担心自己,所以孝子无故不远行游历,以安父母之心,以尽自己之孝。倘若事出有因,迫不得已需远行,如求学、求职等,那么一定要告诉父母,自己的去了哪里,让他们知道自己身在何处。这样,或有事情,也能召之必至。否则,茫茫天涯,如断线的风筝,何觅音讯。
如今社会,科技已然非常发达,交通的便捷和网络的畅通,使远行游历的顾虑也有所改观,这是社会发展带来的方便。但是,另一方面,它也拉开我们的时空距离,失去了应有的温暖,有些甚至以末代本,多电话而少见面。其实,感情若是没了,再多的科技又有何用。科技,归根到底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感情更加和谐、融洽,所以说,无论社会怎么变,人伦、亲情永不变。让我们放下负担,常回家看看,陪父母多聊聊,多一些温暖,少一些科技。
[原文]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
先生说:三年而不改变父亲的正道,可以称得上是孝了。
本章同《学而》篇第九章,所以不再赘述。
[原文]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
先生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记在心里啊。一方面,因为他们的高寿而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又因为他们的高寿而感到恐惧。
年:年岁,年龄。
知:记忆。
[愚悟]
本章谈到子女应当知道、记得父母的年岁,常常为他们的高寿而感到喜悦,也因为他们的年岁已高,怕来日不多,感到伤心惧怕。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孝子对此既喜又忧的复杂心情。
以上四章都是论孝。仁者,孝为先,不能孝则失行仁之本。儒家认为,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能真正友于朋友,忠于上司。孝悌之人,以其所爱及其不爱;不孝之人,亲生父母倘且不爱,还指望他能爱别人?即使有所谓的爱人,多是出于私欲罢了。
[原文]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译文]
先生说:古人言语不轻易说出口,是怕自己的行动跟不上而感到羞耻。
耻:以为耻的意思。
躬:躬行,行动。
逮:及也,跟上的意思。
[愚悟]
本章论及古人言行之事。古人言不轻出,因为怕行之不及。夫子当时,或有行不及言者,所以夫子借古喻今,告诫君子应该言不轻出,知道非言之难,实行之艰的道理。
夫子之时,古风尚存,已有此诫,如今之日,去古益远,十不存一。有人为了得到一时的利益,夸夸其谈、轻允许诺,却从未真正关心过自己的行为,失败的时候,也从未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纵观历史,诈者或得之一时,然而终失一世。所以我们应该言不轻出,诚信待人,堂堂正正,言行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