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带孩子外出旅游,是越来越多的家庭的选择。北京是一个非常热门的旅游城市,这是文化古都,又是现代化大城市。故宫,长城,鸟巢,水立方……都是必去的景点,现在对于莘莘学子的家庭,又多出一个必去的景点:清华北大校园。
或许是出于对中国第一学府的仰慕之前,又或者是是想激烈一下正在寒窗苦读的孩子们,总之,他们都愿意来到这个心目中的象牙塔来参观。
来的人多了,就出现一系列的怪像:
1、人多限流热闹非凡,校园是否还有那一份宁静?
人多到什么程度?使得校方不得不做出限流的错失。上午,下午各有三千的参观名额,早晨八点开始,结果四五点就有人过来排队了。这么热热闹闹的人群进入校园,还能保持学子们的学习环境吗?
漫步校园中,会指着走过来的小伙子对身边的孩子说:你想要像这位哥哥一样,能够在中国最好的大学里读书,毕业后出来就会有很好的工作。
路过书本味浓郁的图书馆时,会有种想要把里面的书本都读完的庄严感。就冲着这书生气息,也值得令人向往。
校园内有莘莘学子,有历史遗迹,更有我们难以知晓的学术高度。即便是站在校园里面,也不过是看的一场热闹戏曲罢了。
2、垃圾随手乱扔,是否与教育相违背?
看看我们都带孩子接受了怎样的熏陶。早上天不亮就拖着疲惫的身体过来排队,顶着夏日的大太阳,看着身边同样焦躁不安的参观者。运气好的话,可以走进校园内走上一圈,倒霉的可能直接遇到的是人数已满的招牌。
这时候孩子们看到了什么?随处乱扔垃圾的同行者,无孔不入的黄牛们,以及无所不用其极的混入校园的各类方法。甚至有一家三口躲在快递的三轮车内,试图蒙混过关,被保安识破。
本来意愿是来个高尚的精神之旅,结果却像个小偷一样被抓包。留给孩子的到底是怎样的?
3、我们真的能够读懂高等学府吗?
名校之所以是名校,都是有着历史的传承的。百年历史的积累,能够肉眼看到的少之又少,遗留下来的建筑,又有多少人能够读懂?
当然,这么大热的天气,困难重重的跑去参观名校,多数家长应该在意的不是校园文化。他们只在意“清华”“北大”的字样。
他们带着一颗朝圣的心态来到这里,它是心中的龙门,虽然明明知道机率很小,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朝一日,能越过龙门,开启全新的人生。
一个孩子一旦能够在这样的大学里学习,就意味着名利,地位和一片光明美好的未来。
家长们带着这样的虔诚,带着期许,来到这里。哪怕知道这样做毫无意义,还是如此的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