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陈赛老师带我们了解那些经典的童书作家们,这一章,则是介绍给我们更多优秀的童书,以及童书所带给我们的养分。
童书里面,经常会用到隐喻。使用隐喻手法的童书,总让人觉得特别有深意,每每看来,都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我所喜欢的莫里斯·桑达克和安东尼·布朗都特别擅长用隐喻来表达内容。有时候我发现,孩子往往比大人都看读懂图,读懂绘者的表现和意图。就好像我和儿子在看《野兽国》时,儿子一下子就观察到了其中一只野兽有些不一样,因为它长着一双人的大脚,而他看完书后,会认为,这个 野兽可能是爸爸。更让我惊奇的是,儿子对《在那遥远的地方》的理解。这本书我第一次看是有些看不明白的,我自己在犹豫是不是要和孩子共读。尝试第一次共读后,我问他觉得那些小妖是什么?他告诉我说:他们不是真的妖怪,可能是情绪之类的东西,并且说它们不是真的存在的,否则那只大狗会去凶它们 。这些后来在宋佩老师的讲座时,得到了印证。所以,童书和亲子共读,带给我很多想象力上的启发,这感觉真的特别奇妙。作为成年人,我们的感官无时无刻都在为日常的经验所磨损,为现实的逻辑所桎梏,被隐秘的恐惧所封锁,我们一个劲儿地为世界何以如此寻找解释,却在寻找的过程中失去了欣赏和感受新奇的能力。有时候,只有在为孩子所写的故事里,才能找回那种属于自然和原始的感受力。
花婆婆方素珍说:“讲故事,就是给每一个孩子心里播下一颗种子,住进来一个小精灵。你今天讲了一个幽默的故事,孩子的心里就住进一个风趣的小精灵;你今天讲一个悲伤的故事,他的心里在就住进去一个忧伤的小精灵;你今天讲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他的心里 就住进去一个天马行空的小精灵......这此小精灵累积到最后,其实就是“智慧”两个字。” 在我看来,不仅是孩子心里住进了小精灵,大人也是如此。就比如,看了《给爸爸的吻》我们了解到了游戏力对于孩子的魔力。原来,我们每天需要大呼小叫“快去洗澡 、快去做作业、快去睡觉......”竟然有这么简单又实用的办法。大声使唤不如走过去蹲下来说,一遍遍的督促不如带领孩子直接去做,单调的指令不如用游戏一步步的深入。家长很轻松,而孩子也很快乐。这不仅是处事的智慧,更是美好亲子关系的润滑剂。
童书里包含太多的东西,有人生最朴素而深刻的智慧,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关于童年的快乐、悲伤、孤独、不合群、等等好的、坏的感受;能体会到各种幽默感;我们看到各种亲子关系的哲学和技巧,让我们变成更好的爸爸妈妈;我们以为孩子都是闹哄哄的,却没想到他们的世界有时候也愿意那样安静;我们发现,那些我们看起来无关紧要的事情在孩子眼中的不一样;我们了解到孩子渴望到幸福童年的模样,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托尼·罗斯说:聪明的文字和漂亮的绘图未必造就最好的书。真正造就好书的往往是一个聪明的想法。最好的幽默,也往往是从一个简单而聪明的想法开始。正是因为童书把这么多简单又有趣味的我们没有想到或者想到了但并没注意过的想法变成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孩子们的世界变得那样多彩,而这些无趣的大人,也终于可以各种天马行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