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思考的艺术》—52种思维错误

1.幸存偏误: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败,你会系统性地高估成功的希望。不了解现实的你对成功抱有一种幻想,认识不到成功的概率有多微弱。幸存偏误意味着:你系统性地高估了成功概率。

解决办法:尽可能常去逛逛曾经大有希望的项目、投资和事业的墓地。这样散步虽然伤感,但对你是有好处的。

2.游泳选手身材错觉:职业游泳者体型完美,并不是因为他们锻炼充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他们之所以成为出色的游泳选手,是因为他们拥有这样地身材。他们的身躯是一种选择标准,而不是他们运动的结果。比如化妆品代言人,并不是使用化妆品而漂亮,是本来就天生丽质,在这里,美丽是一种选择标准,而不是结果。一旦我们混淆选择标准和结果,我们就会产生游泳选手身材错觉。如果没有这种错觉,一半的广告都不会凑效。请你从现在开始,远离成功自助图书,它们百分百是那些天生具有快乐倾向的人所著。书中从头到尾都是好点子,但读者不知道,这些点子对数十亿人都不管用——因为倒霉蛋是不写成功自助图书的。

结论:凡有人讴歌某种东西值得追求——强健肌肉、美貌、高收入、长寿、影响力、快乐,你都要看仔细。在跨入泳池之前,不妨先照照镜子。你要诚实地面对自己。

3.过度自信效应:过度自信不是受到了激励,而是自然单纯、生而有之的。三点说明:(1)不存在相反的不够自信效应。(2)过度自信效应在男人身上比在女人身上更明显——女人较少高估自己。(3)不仅乐观者会受到过度自信效应的影响,就连自称悲观的人也会高估自己——只不过高估的幅度要少些罢了。

结论:请对所有预测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当这些预测是由于所谓的专家们做出的。请你在筹划任何事情时都从悲观的角度出发,作坏的打算。这样你才会真正有机会,更现实一些地判断形势

4.从众心理(随大流):只要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我的行为就是正确的。换言之,越多的人认为一个想法正确,这个想法就更加正确——这当然是荒谬的。从众心理是仅次于股市泡沫和股市恐慌的恶魔。这一行为模式深深根植于我们体内。喜剧和访谈节目会利用从众心理,在关键位置插入笑声,事实证明这会引得观众大笑。英国作家毛姆这样讲道:“就算有5000万人声称某件蠢事是对的,这件蠢事也不会因此成为聪明之举。”

5.纠缠于沉没成本(协和式飞机效应):你为什么忽视过去?有很多理由支持你继续投资下去,但如果你只是因为不舍得已经做出的投资而决定继续做某件事,这就不是一个好理由了。理性的决定意味着忽视已经投入的成本。你已经投资了什么并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现在的形式及你对未来的评估。“我们已经行驶了这么远……”“我已经读了这本书的这么多页……”“我已经花了两年时间接受这个培训了……”从这种句子可以看出,你是如此与沉没成本难舍难分。股市投资人经常成为沉没成本的受害者。

6.互惠偏误(你为什么不该让别人请你喝饮料):互惠古来有之。它的基本含义:“我帮你,你帮我。”互惠是风险管理;没有互惠,人类——还有无数种动物——早就灭绝了。互惠还有可恶的一面:报复。紧接着报复的是反报复,然后你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耶稣曾经布道,要求将另一面脸也伸给攻击者,也就是打断恶性循环,但这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互惠这一理念已经在我们脑海中顽固地存在了一亿多年。

7.确认偏误之一(遇到“特殊情况”这个词,你要格外小心):是所有思维错误之父——它倾向于这样诠释心信息,让它们与我们现有的理论、世界观和信念相兼容。换句话说:我们将过滤掉与我们的现有观点相矛盾(因此被称作反驳证据,不过它缺少合适的德语表达)的新信息。这是危险的。赫胥黎说过“事实不因为被忽视而消失。”但我们恰恰是这么做的。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也知道这有一点,“人类最擅长这样过滤新信息,使现有解释仍然成立。”很可能,巴菲特之所以这么成功,就是因为他了解确认偏误的危险,于是强迫自己换位思考。

  遇“特殊情况”这个词,更仔细地倾听是值得的。它的背后经常隐藏着很普通的反驳证据。你最好是像达尔文那样去做:他年轻时就习惯于系统地克服确认偏误。一旦它的观察与他的理论相矛盾,他就会特别认真地对待它们。他始终随身携带着一个笔记本,强迫自己在30分钟之内记录下与他的理论相矛盾的观察。他知道大脑会在30分钟后主动“忘记”反驳证据。他对他的理论越坚定,他就会越发积极地寻找矛盾。我们怎样才能保护自己呢?作家亚瑟·奎勒·库奇的一句话很有帮助:“干掉你的宠儿。”

结论:请你与确认偏误做斗争。请你写下你的信条——有关世界观、投资、婚姻、健康预防措施、节食、成功策略的,然后寻找反驳证据。干掉自己最新爱的理论,这是一桩艰苦的工作,但作为聪明人士,你不会躲避的。

9.权威偏误:权威也会出错。出错是人类的通病,但重要的是,面对权威我们会将独立思考调低一级。面对专家意见时我们往往会比面对其他意见粗心很多。还有,我们会服从权威,哪怕是在理性或道德上毫无意义的地方。这就是权威偏误。你对权威的批判性越强,你就越自由,就越相信自己有更多的能力。

10.对比效应:当我们同时面对某种难看、便宜、小的东西时,我们就会判断出另一种东西更漂亮、更贵、更大。我们很难做出绝对的判断。

11.现成偏误:我们依据现成的例子来想象世界。这当然是愚蠢的,因为外界现实中的某种东西不会因为我们更容易想到而出现频繁。

由于现成偏误,我们的脑子里总有一张错误的风险卡。于是我们系统性地高估了因飞机坠毁、汽车事故或谋杀而遇难的风险。我们低估了因为糖尿病或胃癌这样不太能引起轰动的方式死亡的风险。炸弹轰炸要比我们认为的少得多,抑郁症要常见多。壮观、华丽或大声的一切,我们都高估了它们出现的概率。而无声、无形的一切,我们都低估了它们出现的概率。因为我们的大脑更容易接受壮观、华丽或大声的东西。我们的大脑是剧本式思维的,而不是量化思维的。这就好像你身在没有地图的城市里,但你口袋里有另一座城市的地图,于是你就使用了那张地图。你宁可用一张错误的地图也不愿没有地图。

应对方法:请与跟你想法不同的人合作,跟那些与你拥有不同经验的人合作。因为你独自战胜不了现成偏误。

12.“在好转之前会恶化”的陷阱:如果有人说:“再好装之前会先恶化”,你脑子里应该敲响警钟。不过请小心:确有那样的情形。先是再次下滑然后回升。事业的转换可能会耗费时间,会造成停发工资。一个企业的重组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所有这些情况,人们很快就能看出措施是否有效。里程碑是明确的,是可以检测的。请你望着里程碑,而不是望着天空。

13.故事偏误:用故事扭曲和简化现实,它们排斥不合适编进故事的一切。结论:从自传到世界大事——我们将一切炮制成有“意义”的故事。我们这样做是在扭曲真相——这会影响我们决定的质量。应对方法:请你将这些故事拆解开来。请你问问自己:这些故事想隐藏什么?训练方法:请你设法用五关联的眼光看着自己的生平,你会吃惊的。

14.事后诸葛亮:绝对是最顽固的思维错误之一,可以恰如其分地称为“我早知道现象”,即事后回顾时一切都显得是可以理解的、不可避免的。事后诸葛亮偏误为什么这么危险?因为它让我们相信自己是很好的预言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这会导致我们傲慢,误导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作者建议:请你记笔记。请你写下你的预测——有关政治、事业、体重、股市等。但请你不时地拿你的记载与实际情况相比较。你会惊讶你是个多么槽糕的预测家。另外,请你同样读历史。不是事后的、成熟的理论,而是那个时代的日记、剪报、备忘录。这会让你更好地感觉世界的不可预见性。

15.司机的知识:查理·芒格认为知识有2种:一种是真知识,来自那些投入大量时间和思考以获得知识的人们;另一种就是司机的知识,按芒格故事里的意思,司机就是指那些装的好像他们知道的人。他们会模仿别人表演,他们也可能拥有动听的声音或具有说服力的形象。但他们传播的知识是空洞的,他们高谈阔论地挥霍着华丽词汇。

沃伦·巴菲特使用了一个美妙的概念:“能力范围”。在这个范围之内的,人们都像专家一样精通;在这个范围之外的,就不懂或只懂一部分。巴菲特的生活信条“请认清你的能力范围,并待在里面。这个范围有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这个范围的界线在哪里。”查理·芒格重复说:“你必须找出自己的才能在哪里。我几乎可以向你保证,如果你必须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外碰运气,你的职业生涯将会非常糟糕。”

结论:请你不要信任司机的知识。请你不要将公司新闻发言人、爱出风头的人、新闻播音员等与真正有知识的人搞混。你怎么能区分出来呢?这里有个明确的信号。真正有知识的人知道他们知道什么,也知道他们不知道什么。这类人一旦来到他的“能力范围”之外,他要么什么也不说,要么就说“我不知道。”他这么说时不会觉得难为情,甚至还会带着一定的骄傲。而从“司机们”那儿,你别的什么话都能听到,就是听不到这一句。

16.控制错觉(你实际控制的少于你以为的):相信我们能够控制成本或影响某种我们客观上无法控制或影响的东西的倾向。这是詹金斯和沃德两位研究人员在1965年发现的。错觉本身足够提高人们承受疼痛的极限。红绿灯按钮以及电梯里的开门关门按钮被称之为“安慰按钮”。结论:请将注意力集中于你真正能影响的少量东西——坚定不移地只关注其中最重要的那些,其他的,听之任之吧。

17.激励过敏倾向(你为什么不按实际开销付钱给你的律师):它先是说明了一个平庸的事实:人们会对激励机制做出反应。人都会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令人吃惊的是两个次要方面:第一,一旦有激励加入游戏或者改变了激励,人们就会迅速而剧烈地改变自己的行为;第二,人们是对激励做出反应 而不是对激励背后的目的做出反应。

    结论:请小心激励过敏倾向。如果你对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的行为感到吃惊,请你想想,那后面隐藏着什么激励机制。我保证,你可以这样解释90%的行为。激情、精神疾病、心理障碍或恶意最多占到10%。

18.回归均值(医生、顾问、教练及心理治疗师的作用令人怀疑):忽视回归均值,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比如老师(或经理)会得出结论,处罚比夸奖更有效。因为通常考试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会受到夸奖,最差的则会遭到处罚。而在下次考试中——纯随机地——可能就会是另一些学生处于成绩最高和最低的位置。老师因此得出结论:处罚有效,夸奖有害。这当然是一个谬论。

    结论:当你听到诸如“我病了,去看医生,现在我好了,因此是那位医生帮助了我”或“这一年公司业绩很糟糕,我们请了顾问回来,现在业绩恢复正常了”的话时,很有可能就是回归均值在起作用。

19.公地悲剧(为什么理性的人不去诉诸理性):假设有一块肥沃的土地,一座村庄所有农民均可使用。可以预料,每个农民都会将尽量多的奶牛赶到这块土地上去放牧,作为理性的人,每个农民都试图将他的利润最大化。他再多将一头奶牛赶去公地,就可以多出售一头奶牛的额外好处。多一头奶牛造成的过度放牧的害处由所有人承担,单个农民承担的损失极小。所以从他的角度看,将更多的奶牛赶到公地上去放牧是理性的。于是再来一头、再来一头,直至公地被毁掉,这就是公地悲剧。公地的真是意义是一处公共场所。凡好处归个人而成本由集体承担的地方,就潜伏着公地悲剧:二氧化碳的排放五度、乱砍滥伐树木、水污染、灌溉无节制、无线频率的过度使用、公用厕所的脏乱差等。

  简言之,只有上述两种解决方法:将公地私有化或加强管理。对于无法私有化的东西,如臭氧层、海洋、卫星运行轨道等,必须加强管理。

20.结果偏误(切勿以结果判断决定):我们倾向于以结果判断决定——而不是当时作决定的过程。这种思维错误又名史学家错误。

结论:请你切勿以结果判断决定,要分析过程。结果差并不一定意味着当时所做的决定不对,反之亦然。你最好仔细研究一下这样做决定的原因,而不是吐槽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决定,或者为一个也许是纯属偶然地获得成功的决定感到庆幸。这个决定是出于理性而做出吗?如果是,那你下回最好仍然这样做,哪怕上回的结果很糟。

21.选择悖论(为什么更多反而更少):选择多是进步的标尺。有所选择是将我们与计划经济和石器时代区分开的东西。有所选择令人幸福。但这也有一个“度”,过多的选择会降低生活质量。专业术语称之为选择的悖论。美国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在他的《不满指南》一书里说明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有三:第一,选择范围太大会导致无所适从。第二,选择范围大会导致做出更差的决定。第三,选择范围大会导致不满。

解决办法:仔细考虑你想要什么。写下你的标准,并务必遵守它们。要明白,你永远做不出完美的选择。满足于适合自己的“好答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2.讨喜偏误(你的行为不理性,是因为你想讨别人喜欢):某人越讨喜,我们就越倾向于从这个人那儿买东西或者帮助他。讨喜因素:(1)外表有吸引力;(2)在出身、个性和兴趣上与我们相似;(3)他觉得我们讨喜。这三个因素是依次排列的。

结论:你在判断一笔生意时应该坚持不受卖方影响。请你不要考虑他,更好地方法:请你想象他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家伙。

23.禀赋效应(请不要死抱着某种东西不放):我们感觉我们拥有的东西比我们没有拥有的更有价值。换句话说:当我们出售某物时,我们要求的钱多于我们自己愿意为它支付的钱。

结论:请不要死抱着某种东西不放,请讲你拥有的视作“宇宙”临时留给你的某种东西。要知道你拥有的一切随时又会被拿走。

24.奇迹(不可能事件的必然性):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这是一种未知力量的作用,他称之为同步性。

结论:不可思议的意外事件就是虽然少见但完全可能发生的事件。它们的发生没什么可吃惊的,如果它们不发生,那才令人意外。

25.团体迷思(共识为什么有可能是危险的):一群智慧的人做出愚蠢的决定,因为他们每个人误以为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共识,从而做出他们每个人在正常情形下都会拒绝的决定。团体迷思是从众心理的一种特殊情况。

结论:如果你是一个智囊团的成员,无论何时,你都要讲出你的看法—哪怕这看法不是很中听。你要仔细考虑没有讲出的意见,必要时要甘冒被隔离在温暖团体之外的风险。如果你领导着一支团队,请你指定某人唱反调。他将不是团队里最受欢迎的人,但也许是最重要的人。

26.忽视概率偏误(累计奖金为什么会越来越多):缺少对概率的直觉理解。

结论:我们很难区分各种风险,除非风险为零。由于我们不能直觉地理解风险,我们必须计算。在概率公开的地方—像彩票—这就很容易。而在普通生活中,风险很难估计,但又是躲也躲不过的。

27.零风险偏误(你为什么为零风险支付过多):我们常愿意投资过多地钱,就为了彻底消除微小的剩余风险。几乎在所有情况下,人们本来都能更好地投资这笔钱,更显著地降低另一种风险。

结论:请你告别零风险的想象,学会怀着“没有什么是安全的”想法生活—无论是你的积蓄、你的健康、你的婚姻、你的友谊、你的敌人,还是你的土地。请你满足于至少有东西让你保持相对稳定并体验自身的快乐。研究表明,无论是中了百万彩票还是半身瘫痪都不会长期改变你的满意程度。不管什么事,快乐的人照样快乐,不快乐的人依旧不快乐。

28.稀少性谬误(为什么饼干越少越好吃):罗马人说:“物以稀为贵。”我们的一个物品被人夺走了,我们就会认为失去的物品更有魅力。这种反应在心理学里成为“罗密欧朱丽叶效应”。

结论:我们对稀少性的典型反应是丧失清晰思考的能力。因此请你仅按价格和作用判断一样东西。你不要在乎它是否稀少,是否有哪位“伦敦来的医生”也想要它。

29.忽视基本概率(当你在怀俄明州听到马蹄声、见到黑白条纹时……):精确描述误导我们,让冷静的目光偏离了统计真相。科学里称这种思维错误为忽视基本概率。是最常见的思维错误之一。实践中所有记者、经济学家和政治家都常犯这种错误。基本概率在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0.赌徒谬误(为什么没有一种平衡命运的力量):人们相信命运具有一种平衡力量。这就是常说的赌徒谬误,但独立事件不存在平衡的力量。

结论:请你仔细观看,看你面对的是否是独立的事件——不过这主要存在于赌场、彩票和理论书籍里。现实生活中这些事件大多有着相互联系——已经发生的事情,会影响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因此请你忘记命运的平衡力量(除了回归均值的情形)。

31.锚定效应(数字轮盘如何搞得我们晕头转向):每当我们进行估计时,我们都会使用锚定效应。我们选取某种熟悉的东西,大胆地从那里闯入陌生地。

32.归纳法(如何把别人的钱弄进自己的口袋):观察个体得出普遍适用的结论的倾向。这是危险的。归纳法有可能具有诱惑性:“人类一直都是成功的,因此我们也将征服未来的挑战。”听起来不错,但我们有没有考虑:只有这些幸存到现在的物种才能这么说。以我们存在的事实来说明将来我们也会存在,这是一个严重的思维错误——估计是最严重的。

33.规避损失(为什么凶恶的面孔比友善的面孔更容易引起我们注意):损失要比同样多的收益对我们的影响更大。科学里称之为规避损失。如果你要说服某人,请不要用可能得收益做论据,而要说他这样做可以规避一种可能得损失。员工缺少冒险精神——规避损失。

在几乎公司的所有情况下,风险都大于收益。我们无法改变:恶比善更有影响力。我们对不利东西的反应要比对有利东西的反应敏捷。恶行比善行更久地留存在我们的记忆里。当然也有例外:在事关我们自己的时候。

34.社会性懈怠(团队为什会使人懒惰):在团队中个人的效率无法直接看到,而是与团队融合在一起。是一种理性行为:假如使出一半力就行,又不会引起注意,为什么要使出全力呢?是一种我们让自己亏欠所有人的欺骗形式。这一欺骗形式大多不是故意的,而是不知不觉地发生的——就像马拉车一样。

纽伦堡的纳粹审判就是一个鲜明例子,每个董事会或管理团队里都较少有提出异议的人员。大家都躲在团队决议背后,专业术语称之为责任扩散效应。

团队有甘冒比个人更大风险的倾向。人们称这一效应为风险分摊。团队讨论会导致做出比人们独自作决定时更冒险的决定。

结论:人们在团队里的行为不同于单独一人的时候(否则就不存在团队了)。可以通过尽可能彰显个人效率,来缓和团队的弊病。

35.指数增长(一张对折的纸为什么会超出我们的想象):计算倍增时间,请用数字70除以增长的百分比。比如物价上涨5%,倍增时间=70/5=14(年)。

结论:当事关增长率时,请不要相信你的感觉。你的感觉是没有用的——请你承认这一点。真正有助于你的是计算器,或者,在增长率小时,就使用计算倍增时间的诀窍。

36.赢家的诅咒(你愿意为100欧元支付多少钱):拍卖的赢家大多是事实上的输家。

结论:请你记住沃伦.巴菲特的建议:“千万不要参与拍卖.”做不到?你是在一个无法躲开拍卖的行业工作?那你就确定一个最高价,从中扣除20%支付赢家的诅咒效应。请你将这个数字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坚决遵守它。

37.基本特征谬误(千万别问一位作家他的小说是不是自传):系统性地高估人的影响,在解释某些东西时低估情境因素。极度关注他人源自我们过去的进化史。

结论:不管戏剧多么让我们着迷,舞台上的人绝非孤立的,他们的表演离不开一个个情境。你若真想理解正在表演的戏剧,就请你不要只注重表演者,而是多关注他们的表演或舞蹈。

38.错误的因果关系(你为什么不该相信仙鹤送子):有些事情是纯属巧合的相互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结论:相互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你要看仔细。有时两者之间因果恰恰相反,有时两者之间根本就没有因果关系—就像仙鹤和婴儿一样。

39.光环效应(长相好的人为什么容易事业有成):我们让某一个方面照花了眼睛,并有此推及全貌。如果某人的某一个方面(比如美貌、社会地位、年龄)造成了正面或负面的印象,那么它将“普照”其他的一切,从而过度影响其整体印象。“阴险之处”在于它是无意识的。

结论:光环效应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让我们看不到真实的特征。因此你要仔细看。请你排除醒目的特征。世界级交响乐队就是这么选择队员的,他们让选手在一块幕布后面演奏,通过这样做,来避免性别、种族或外貌影响他们的评价。我衷心的建议记者们,不要靠季度数据来评价一家公司(这已经有股市解决了),而要更深入地挖掘下去。这样挖掘出的东西,并不总是漂亮的,但有时很有教益。

40.替代途径(恭喜你赢了俄罗斯轮盘赌):所有同样可能发生但没有发生的事情。

结论:风险从来不是一眼能看到的。因此,请你时刻考虑你有什么样的替代途径。比起你通过无惊险的平凡途径获得成功,别拿通过冒险的替代途径获得成功太当真。蒙田怎么说来着:“我的生命充满不幸——这些不幸大多没有发生。”

41.预测的错觉(水晶球如何歪曲了你觉得目光):“预言未来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无知的人,另一种是不知道他们自己一无所知的人。”哈佛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思

问题是:专家不必为错误预测付出代价—无论是以金钱损失还是以失去好名声的形式。

结论:请你对预测持批评态度。我为此训练出了一种条件反射——我会对每个预测报以一笑,以此去除它的装腔作势,随后我会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这位专家的预测有何约束机制?第二,这位专家预测准确率有多高?他在过去5年里做过多少预测?其中有多少应验了,有多少落空了?我希望媒体在发布所有预测时,一同公布被误以为是大师的人们的成绩证明。

42.关联谬误(有说服力的故事为什么会误导人):卡尼曼认为存在两种思维:一种是直觉、机械、直接的思维;另一种是有意识、理性、缓慢、有逻辑的思维。只可惜在有意识的思维开始之前,直觉思维就得出了结论。

结论:请你忘记“左半脑和右半脑”的说法吧,更重要的是直觉思维和有意识的思维之间的区别。直觉思维偏好可信的故事,作重要决定时不顺从它们对你是有好处的。

43.框架效应(言为心声):言为心声,同样的内容,换个不同的说法,效果完全不同。心理学家称之为框架效应。指:视表达方式的不同,我们会对同样的事情做出不同的反应。

美化是框架效应特别喜欢采用的方式之一。如果我们只关注整体的一个方面或少数方面,我们也是在顺从框架效应的规则。

结论:你要意识到,没有框架效应,你什么也不能描述,每个事实—不管你是从一位朋友那儿听到的,还是在一份严肃的报刊上读到的—都会受框架效应的影响。

44.行动偏误(为什么不行动光等待是种痛苦):即使毫无用处,也要采取行动。

特别是在遇到新情形或不明情形时,就会发生行动偏误。沃伦.巴菲特这样表述:“在投资时,行动与成绩没有相互关系。”

结论:在不明情形下我们会产生要做点什么的冲动,随便什么—不管它有没有帮助。之后我们会感觉好受些,虽然其实没什么也没有好转——事实甚至往往正好相反。因此,如果情况不明,请你不要采取任何行动,直到你能更好地分析形势。你要克制自己。“人类的全部不幸就是他们不能安静地待在他们的房间里。”帕斯卡尔就曾经这么写道,在他的书房里.

45.不作为偏误(为什么你不是答案就是问题):当形势不明、矛盾、看不透时,行动偏误就会插手了。此时我们倾向于做无用功,哪怕没有这么做的合理理由。而不作为偏误的形势大多是一目了然的:今天的行为可以防止未来的伤害,但防止损害对我们的激励并不强。

不作为偏误很难辨认——放弃行动不像采取行动那么容易看出。我们不得不承认,1968年的欧洲学生看穿了不作为偏误,提出了一个醒目的口号来反对它:“如果你不是答案的一部分,你就是问题的一部分。”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解决问题,那等于就是在延续问题、加重问题”,当然你就成了“问题的一部分”。

46.自利偏误(你为什么不自责):成功归于自己,失败归于外因,这就是自利偏误。原因:这样我们会感觉好一些。

婚姻里也是如此:科学证明,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他们对自己为伴侣关系正常运转所做贡献的评价都高于50%。

如何应对自利偏误呢?你有对你直言不讳的朋友吗?如果有,你很幸运。如果没有,那你至少有个死对头吧?好,那你就挑战一下自己,请他喝咖啡,请他不加掩饰地说出对你个人意见。你会永远感激他的。

47.享乐适应症(你为什么应该缩短上班路程):幸福感会持续三个月;我们会系统性地高估负面情绪的持续时间和强度。

科学建议:(1)请你避免长时间也不会习惯的负面效应,例如往返交通、噪声、慢性疲劳等;(2)请你对物质的东西只期待短期效果,例如汽车、房屋、分红、中彩票、得金奖等;(3)持续的正面效应主要与你如何利用你的时间有关。你要设法让自己得到尽可能多的自由时间和自主权。请你做你最爱做的事情——哪怕你付出部分收入。

48.自我选择偏误(请不要惊讶有你存在):当我们本身是样品的一部分时,我们必须注意,不要掉进一种以自我选择偏误著称的思维错误的陷阱中。

49.联想偏误(为什么经验有时让人变蠢):将相互毫无关系的事件联系到一起的倾向。

我们倾向于不喜欢送来坏消息的人。英语里称这种现象为“斩来使综合征”。信使与消息内容联系在一起。

马克.吐温说:“我们应该注意,一个经历里隐藏着多少智慧,我们就只吸取多少——不要多;好让我们不像坐过热灶台的猫一样。被烫过的猫永远不会再坐到热灶台上去——这是对的;但它也永远不会再坐到冷灶台去了。”

50.新手的运气(假如开始时一切顺利,请务必多加小心):联想偏误的一种特殊情况:错误地与从前的成功建立了联系。赌场的赌客熟悉这一点,他们称这是新手的运气。在游戏的前几轮就输掉的人会倾向于退出游戏;而赢钱的人,就倾向于继续玩下去。这个幸运儿坚信自己拥有超过平均水平的能力,于是她会加大赌注——后来他一下子变成了倒霉蛋,也就是在概率“正常化”的时候。

从哪一刻开始不再是新手的运气,没有明确的界线,但有两条线索。第一,如果你长期比其他人成功,你可以认为,自己的才华可能起到作用,但你绝不能过于自信、自满。第二,参与人越多,某人处于纯粹的运气长期成功多万概率就越大。也许你就是这个某人。

结论:不管怎样,请你不要急着做出判断。新手的运气有可能是灾难性的。请你像以为科学家那样,武装自己,以防自欺欺人。请测试你的看法,请你试着证明他们是错的。

51.认知失调(你如何撒点小谎,让自己感觉好一些):狐狸摘葡萄,摘了三回都没摘到,狐狸曾经的打算与结果不符,狐狸有三种方式可以缓和这恼人的矛盾(失调):(1)它最终是想办法摘到了葡萄;(2)它承认自己的能力不够,摘不到葡萄;(3)事后做出别的解释(比如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最后一种情况人们称之为认知失调。

52.双曲贴现(及时行乐——但请只限于星期天):随着时间长度的不同,我们做出的决定是不一致的。科学里称这一现象为双曲贴现。意思是,一个决定离现在越近,我们的“情感利息”就越多。

结论:及时行乐的诱惑力极大——尽管如此,双曲贴现也是一种思维错误。我们越能控制我们的冲动,我们就越能成功地规避这一错误。我们对我们的冲动控制越小——比如在酒精的影响下——我们就越容易犯这个错误。及时行乐是个好主意——如果每星期一次的话。但天天享受,好像每天都似末日似的,却不是明智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242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48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3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0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8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9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6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49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0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05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67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0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5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50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