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17,周五,晴
今天读完《走过黑土地》第三辑“乡情缕缕”九篇文章。三篇是写作者第二故乡文安,主要是将情感倾注在继父身上。作者用一辆“大笨车”和一辆“红旗”牌自行车为具象,借物抒情,把父爱的厚重、朴实写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感恩。父亲(继父)的爱可以顶破天,儿子的感激也是柔肠百转。作者有一篇是写海南的,因为北方的寒冷,很多北方人都在海南置业,成为候鸟族。作者一家也是其中之一。这篇文章是一篇征文稿,主要是渲染所居小区的“美”,情感有点矫情。后面几篇都是围绕廊坊,作者定居的这个城市而写。廊坊的市花月季、廊坊的四季风景,人文环境、城中村、市政建设等等都被作者写进了自己的文章里。从这几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心思细腻、观察入微,笔力老道。作者善于描摹“颜色”、“声音”,注重细节刻画,使用排比、对比等手法,词汇量丰富。对于这些特点,都值得我认真学习。不过这些文章很多属于征文稿,所以有些“粉饰”。倒是喜欢关于父亲的几篇,情感真挚,能打动我。
晚上读了《星火》第三期的“驿站故事”。作者是都昌驿长。主要是讲述2023年12月《星火》文学活动到鄱阳湖《寻找候鸟的翅膀》的前后经过。读完这篇驿站活动文,感觉举办这样的活动好艰难啊。从选址、定主题,到组织安排,每一个细节都要好好谋划。规避风险,挑战困难,策划内容,点点滴滴都要考虑。想想都不容易。好在《星火》有一个好团队,有那么多驿长和驿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有这么多成功的文学活动。为《星火》人点赞。在当今纸媒发行普遍低迷的情形下,《星火》的编辑团队付出了很多很多,他们的主编范晓波被大家成为“门卫”,他是《星火》的火焰中心,是《星火》的领头雁。《星火》的各种文学活动开展得这么好,采用自然来稿,不薄新人,这些《星火》特色的形成,与主编的理念是密不可分的。相信在文学的天空,《星火》会越飞越高,火势越来越旺。也希望某一天,我能成为作者登上《星火》。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