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痛苦的轮回
佛经有云: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以此连绵,求出无期。
精神分析:我们会不知不觉的,在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当中,不断重复我们童年时期印象最深刻的创伤或者创伤发生时的情境。 (强迫性重复)
现实生活中:离异之后,再婚的对象,往往会比原配更加变本加厉地折磨自己;工作中频繁跳槽的朋友,每次跳槽的原因都惊人的相似,比如说和领导的关系处得很僵,最后到了“不共戴天”,必须要“炒”掉公司的地步;原生家庭中有一个软弱无力的父亲,在自己的婚姻当中也会有一个软弱无力的老公;从小被父母“抛弃”(离异或者父母为生活所迫,将自己寄养给了爷爷奶奶)的小孩,也很容易同样“抛弃”自己的小孩,即使能够和自己的小孩在一起,也会把潜意识里的低安全感传递给孩子;抑郁症:每次在外界压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抑郁症总会如此而至......
FT心理工作室:来访者最大的冲突,并非来自现实,而是在他们潜意识里有一个个躺在婴儿床里需要被治愈,但总被无视的小孩。(如下图)
2 什么是强迫性重复
弗洛伊德在1920年发表的论文《超越快乐原则》中提出的“强迫性重复“这个概念。他在对孩子的观察中发现,孩子会把他最喜欢的玩具从小床中扔出去,再哭闹着把玩具要回来,不断重复。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的事之后,会不自觉的反复制造同样的情境,去体验同样的情感。弗洛伊德认为,孩子把玩具当成了母亲的替代品,去体验失去的感受,通过体验来修复母亲时不时离开所带来的创伤。(此段摘自知乎《如何打破强迫性重复?》)
在成年人的潜意识里,依然会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重复经历和体验儿时的巨大心理创伤,悲剧的是潜意识层面的东西,意识很难觉察到。表面上看起来我们是在对痛苦上瘾,实则因为潜意识里受伤的小孩不停地对外寻求修复和治愈。在被痛苦反复地折磨中,我们重新体验到了最初在和父母的关系中,受伤时经历的痛苦。在痛苦中,我们希望这次伤害我们的人,能用当时父母不同的方式来回应我们(即内在小孩期望得到的回应方式),但结果往往是悲剧虽然跨越了时间的长河,仍然演绎出惊人的相似性,伤害还是伤害,并没有带来治愈的转机。“内在的小孩”并不会因为一次两次的失败就善罢甘休,而是选择不断尝试的方式来争取下一次被治愈的机会,最后就成为了很多人眼里所谓的命运在轮回,自己也无能为力。
3 诅咒里的轮回
诅咒是希望伤害过我们的人,一直在痛苦中无限地轮回下去。谩骂中:“永世不得超生”就是很好的例证。
在关系中严重受伤的一方,如果迫于对方强大的实力而不能正面反击,那么在象征层面,诅咒便是攻击性最好的表达方式。即使在最亲密的母子关系中,如果一方体验到可能被抛弃的绝望感,诅咒也会被无情地拿来施于对方。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在外的孩子总是被父母提醒要注意安全时,潜意识层面的意思是:“我让你离开我,让你无情地抛弃我,你迟早会出意外的,正是潜意识里有对孩子诅咒的存在,意识上才会反复警告孩子要注意安全,以防被自己的诅咒伤害到。”
我亲耳听过最恐怖的诅咒是:一位邻居指着我母亲说,咒她的孩子永远长不大。起因也没大的事:有一次,我妈买东西,卖家找不开50元的纸币,邻居出于热心,帮母亲换了散钱,事情过了一两个星期后,那位邻居非常确信的说,母亲给她的钱是假的,要我母亲换回来,但是母亲也很确信自己给邻居的钱是真币,所以不肯让步。事情都过去了那么久,争执可想而知不会有结果。50块钱,在当时的小镇上,可以顶一月的的房租,所以双方互不让步,相持不下,最后邻居撂下狠话,说假币如果是谁的,就咒她孩子永远长不大。从邻居坚定的口吻以及母亲稍作迟疑的神态来看,我对母亲的说辞也没多大底,从此这个诅咒一直压在我心上。
多少次我扪心自问,这个咒语是不是在我身上灵验了。有一次在看新闻时无意间看到了这张图,着实把自己吓得毛骨悚然。这个《咒怨》里躲在桌子底下的小男孩为什么如此地唤醒了我内心最强烈的恐惧?除了惨白的面容和没有一丝表情之外,最让我窒息的就是完全没有活力的眼睛,眼神里射出的死亡,深深地射穿了我的内心。
弗洛伊德在讲俄狄浦斯情结的时候引用了一个古希腊神话:俄狄浦斯,他不认识自己的父母,在一场斗争中杀死了父亲,又娶了自己的母亲,并生了两个儿子。后来知道真相了,他承受不了心中痛苦,刺瞎了自己的双眼。
回想起父亲,曾经我一直会咬牙切齿,也许正是俄狄浦斯情结在作祟。一方面想占有母亲,另一方面又极端害怕父亲的惩罚。
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小男孩一直住在我心底的某个阴暗角落,时不时跳出来,控制住我的身体,看来邻居的咒语的确灵验了。(歪打正着了)
4 我是如何从反复性抑郁症中走出来的
近乎十二年里,我的抑郁症反复发作,在不断轮回的痛苦中,我曾经失去过活下去的勇气,并尝试过自杀。我曾经预言自己活不到三十岁,更别说与人完成结婚生子了。但如今我已经32了,而且宝宝都一个多月了。
能从抑郁中走出来,很多人对我提供过帮助,但是有两段关系对我的治愈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第一段是我和我老婆的关系,认识她是在2010年5月,那会正好是我的抑郁间歇期,我给人的感受是精力旺盛,喜欢社交,阳光帅气。两个月后我们正式确定恋爱关系,但仅仅又过去了不到三个月,我又进入了下一次的抑郁期。我辞掉了工作,把自己关在家里,与世隔绝。抑郁延续到第二年二月份时,我几乎彻底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我决定把她从我身边赶走,不希望她看到世界上对于活人来讲最悲惨的伤痛。但是她没有半丝离开我的迹象,并多次用语音和行为告诉我,如果我要死的话,她愿意陪我一起死。在这种强烈的不被抛弃的关系中,我开始感受到了一些不同,我并没有像我想象中的那样,一无是处,毫无价值。
第二段关系是与我最后一份工作有关。之所以选择这家公司,因为在2015年,它还是一家小公司,成立才半年多。在潜意识里,我一直觉得自己的不值得拥有,所以选择小公司,符合我的心理预期。但在意识层面,总是对自己有过高的要求,甚至完全超出了自己的实力。当现实的工作压力以及面对这种超我的预期与自己本身的能力有巨大的落差时,抑郁症又不期而至了。在这家公司近三年的时间里,我因为抑郁,辞职了两次。但是公司并没有因为我的背弃,而无情地抛弃我。而是给我无限期的休假,让我恢复了,又接着上班。(不是客套话那种说辞,你能感受老板,老板娘真心地希望你能留下)。在这家公司经历了两次这样的挽留,我每次都只花了两三个月时间来调整,又接着上班了。
在进这家公司之前,我已经辞职过差不多十次了,(抱歉没敢在简历中如实地反映),别的老板也会留,但是都不会以这样“无比包容”的方式来留我。所以我很感激这家公司,如此地“纵容”我。正是这份纵容,让我体会到了原来还有和超我不一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懦弱,或许我活着还真不是一无是处。
5 精神分析是如何切断痛苦的轮回
精神分析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来访者把与父母糟糕的关系投射到自己与咨询师的关系上(移情),咨询师敏锐地察觉出来访者的意图(反移情),并用来访者潜意识里“受伤的小孩”期望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方式来回应来访者(新的关系),在咨询师的这种真实的回应下,来访者获得的满足并成功地救出了自己。(心理问题被治愈)
虽然至今为止,我还没有找过心理咨询师做过正式的心理咨询,但是我的老婆和上一家公司很好地扮演了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他们在我觉得自己最无能,最懦弱,最一无是处,最应该被抛弃的时候,选择了接纳我,让我反思自己,为什么我不能接纳自己的这些缺陷呢。
我们再回过头来分析第一段中提出的现实问题:离婚是不是父母婚姻的翻版,如果能挽救自己惨烈的婚姻,在象征层面就能拯救父母曾经糟糕的婚姻,小时候因为父母离婚带给自己痛苦的感觉也就被治愈了;如果在糟糕的同事关系中,上级对下属多一份包容,也许这个员工余生都不会再跳槽了;如果自己婚姻里能拯救这样懦弱的老公,童年因为父亲的懦弱,导致家庭的不和谐也会烟消云散;如果让自己的小孩也体验到了被抛弃的感觉,但是又没有真正地离开他,这本身对父母就是一种治愈;如果抑郁症患者在现实中最无助,自我价值感最低的时候,家人和朋友多一份接纳,患者的也许就不会那么憎恶自己了。
以上说了那么多如果,很多人可能会因此反驳我,现实中哪里有那么多如果的存在。我想只要你坚持,一生中总会出现那个如果。如果等不及,中国还有那么多不错的心理咨询师呢。
6 结尾
痛苦的轮回,最具有戏剧性的的一种表现形式是SM (又被称作受虐-施虐)。
施虐和受虐双方,通过肉体折磨和享受肉体折磨,通过极端的控制和被控制,相互产生快感。这种形式很多人听起来很难理解,我们不妨换个大家能接受的:做官,做管理层,让自己的小孩听话,成绩优异,看足球赛等,是不是在这些司空见惯的形式中能体验到自己的控制欲,攻击欲和性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
爱和恨从来都是一个共同体。做爱,每个人都欢喜,“做恨”(强迫性重复)只不过是在用另一种形式来表达爱和修复爱罢了。
轮回的痛苦是为了停止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