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内容来自《第4章 第五项修炼的法则 》,本章共有11个法则,11个法则值得我们每一个都去学习体会揣摩,这样能够更多的看到我们的系统性思维有哪些缺陷。如果这样的话,我们14天就过去啦_。左思右想后挑选啦2个法则作为今天的拆页。其他9个我结合书中内容做了说明,喜欢的伙伴们可以翻到本文的最后阅读,或者到网络上搜索,或者看你的书啦。
拆页四
来自《第4章 第五项修炼的法则》
P66
法则3 情况变糟之前会先变好
低杠杆效益的措施,如果不是在短期内确实管用,就不会那么有诱惑力。新住房建起来了,失业的人群得到了培训,饥饿的儿童得救了,订货单又回来了,烟戒了,消除了给孩子的压力,并且避免了与新来同事的争执。补偿反馈通常有一段时间“延迟”,即在短期的利益和长期的损害之间的时间间隔。《纽约客》杂志曾经刊登过一幅漫画: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把压在他左侧的巨大的多米诺骨牌推倒了。“这下我终于可以放松了。”那个人对自己说。当然,他没有看见,骨牌在一个接一个地倒下,骨牌链会从他身后绕一圈,最后从他的右侧砸向他自己。
“先好后糟”是许多管理措施的结果,正是它,使得政治性决策过程往往制造出毫无裨益的反效果。“政治性决策过程”是指在比较各类替代方案本身的价值之外,还考虑了各种其他因素的决策过程—如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挣得体面”或者“讨好老板”。在复杂的人类系统中,总有无数种方法来让短期效果很好看。只不过补偿反馈的阴魂,会逐渐兜着圈子回来缠绕你。
“逐渐”是这里的关键词。比如,多米诺骨牌圈的延迟,就说明为什么系统性问题是那么难以识别。往往是,典型的解决方案能够马上缓解症状,让你感觉良好,你会觉得:现在情况好起来了,或许甚至问题已经彻底解决了。可能要等两年、三年或四年,老问题才会回来,或者出现新的、更严重的问题。到那时,按现在大多数职场换人的速度,在那个位置上坐着的已经是另外一个人了。
「A1,激活经验」
请写一个曾经处理过的事情,当时的确把问题处理了,处理的效果还不错,但却损害了长期利益。注意,说明当时的处理方式是什么,效果如何,损害的长期利益是什么,怎么补救的。
生活中,父母对于孩子的调皮的应对,经常会在劝说、教育无效后,出现二个极端,一是纵容、完全依从孩子,另一种是发脾气、惩罚或冷漠的方法来强迫孩子服从,当时的效果立竿见影。长期来看,对于孩子的心理影响非常大,造成许多的后遗症,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如2018年12月3日,湖南沅江市泗湖山镇,一个六年级的在校学生,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将其母亲多刀杀死在家中。其起因,就是他不满母亲对其管教过严,在被母亲打后心生怨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条件好了,再加上计划生育的实施,大部分都是四二一家庭:一对夫妇,一个孩子,四个老人。孩子在家跟皇帝一样,六个大人围着他转,要星星都想办法给,总认为宝贝还小,有错误不去纠正,一天天娇纵,习惯成自然,娇纵就养成了坏习惯。等发现问题来改正,从慈母变成虎妈,对孩子要求太严格,在孩子的心里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这颗种子在孩子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一天天长大,直到结果。这个男孩就爆发了,他不顾一切的拿起了刀,刺向自己的母亲。
这个母亲应该是很疼爱孩子的,只是方法用错了,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这也让我们父母得到了深刻的教训,爱孩子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2015年大热的电视剧中,《虎妈猫爸》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里面的育儿故事很有代表性,虎妈毕胜男(赵薇饰)和猫爸罗素(佟大为饰)像很多年轻小夫妻一样,虽然有了五岁的女儿,但因为交给奶奶带,还是过着简单轻松的生活,直到毕胜男忽然发现周围妈妈们早已忙得团团转,才终于面对起孩子的教育问题,女儿幼升小的压力让她朝虎妈方向大踏步前进…
当虎妈毕胜男看到与女儿同龄的孩子竟然识字量上千,能解答那些弯弯绕的数学题,还手握各种考级证书,而自己的女儿啥也不会时,心里那是何等的滋味啊……想必大家都能体会一二!
但是,后面女儿罗茜茜在不停的教育理念及父母的争吵当中患了自闭症。在给女儿治病的过程中,一家人慢慢达成了共识,最终女儿终于走了出来。
两个例子都说明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双方应该寻求共识,在孩子快乐的基础上,孩子能接受的范围内,教育适度,方法统一;
教育应因人而异,父母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特征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恩威并施,软硬兼济;
引导孩子走正道,步入正途,并不只是单纯的学习书本上的东西,更应该教育孩子怎么做人,要十分重视重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培养孩子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强化他们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做一个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充满正能量的人。
拆页五
P70
法则8 微小的变革可能产生很大的成果----但最有效的杠杆常常最不易被发现
有人把系统思考称为“新的沉闷科学”,因为它教导人们:最明显的解决方法不管用,它最多也只能带来短期的改善,长期来看则会把事情搞得更糟。然而,故事还有另一面。系统思考还指出:微小的、集中的行动,如果选对地方,有时会带来可观的、可持续的改善。系统思考学者们把这个原则叫做“杠杆作用”( leverage)。
因此,应对困难的问题,常常必须发现“高效杠杆作用”( high leverage)在哪里,即找到最省力,又能产生持久、可观的改进的变革方法。
补充:译者注:杠杆作用是一种比喻,指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有效的方法。尽管比喻是机械的,但系统问题的高杠杆效益的解决方法,一定不是机械和新型的方法,而是涉及微妙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包括组织决策程序、个人情感和习惯等非线性因素。
「A1,激活经验」
描述你见过的“杠杆作用”,说明这个杠杆的作用是什么。
TA可能是超市收银系统高峰期开启所有收银通道,以及每个通道配一个帮忙装货物的工作人员,以缓解收银压力;也可能是道路上设置的左转待转区,以缓解交通拥堵;还可能是老公处理婆媳关系而坚持好人让媳妇做----老公买了些东西孝敬父母,或者能让父母开心的事,都让老婆出面;还有你的工作系统中,有一件什么事情做了,就能起到客观的、可持续的改善。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德的名言除了告诉我们杠杆的威力,更道出了运用杠杆原理的关键:找到杠杆点(支点)。牵牛鼻子、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这里的牛鼻子、王、蛇的七寸位置就是杠杆点。
《系统之美》里对杠杆点的定义是在系统中的某处施加一个小的变化,就能导致系统行为发生显著的变化。找杠杆点需要从全局入手,将复杂单元拆解为简单的单元,找到系统的关键要素。我们把这个系统拆解作为流程化模型,把撬动杠杆点作为单一要素最大化,单一要素最大化:聚焦第一曲线的一个要素功能点,扩大为第二曲线的全部产品线
我们可以用一个思维模寻找杠杆点:1、发现这个事物的问题;2、从全局了解这个事物背后运行的原理或联系;3、将这个事物原理或联系进行拆解;4、在拆解之后找到提升空间,然后用技术将每个点提高10倍效率。强项、弱项、致命位置、关键环节等都有可能成为杠杆点。杠杆点在于找到那个一举撬动全局的核心点,把这一点拿出来做,当做战略杠杆点。
以拆书帮分舵的发展为例,南昌分舵的发展找到杠杆点是分舵活动的次数,这是一个容易掌握的支点,活动可以引导运营团队成员不断想办法来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多样的活动可以吸引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活动可以锻炼和发现新人,活动让更多的拆书家投入到拆书练级中,更快更好地促进分舵的发展。2016年初南昌分舵成立之时,创始会员是12人,2017年底分舵会员数量是24人,2018年底分舵会员数量达到36人。其中三级拆书家由创始时的3人发展到7人,正在练级的二级、一级拆书家分别达到了6人和8人。
附:11个法则的部分解释
法则1.今天的问题来自昨天的“解决方法”
---处理问题时要检讨过去处理问题时采用的方法。要避免,把问题从系统的一个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的解决方案,比如,按下葫芦起了瓢,拆了东墙补西墙。
法则2.你越使劲推,系统反弹力越大
--这是“补偿反馈”,即愿望良好的措施介入后,引起系统的反应,结果抵消了介入行动所带来的好处,比如,戒烟(良好的措施)的人发现体重增加(系统的反应),在自我形象方面损失太大(抵消了介入行动带来的好处),结果为了减轻压力,又重新开始吸烟。
法则3.情况变糟之前会先变好
法则4.选则容易的办法往往会无功而返。
---用熟悉的方法解决问题,总能让我们放心,而用熟悉的方法,使劲儿的努力解决问题,但深层的问题根本没有改变,或者是更加恶化。
法则5.疗法可能比疾病更糟糕
---转移负担给介入者,比如,我们拆散大家庭,把照顾老人的负担转移到疗养院。冷战,把维持和平的责任从谈判,转移到了军备竞赛,从而强化了军事及其相关产业。
法则6.快就是慢
---几乎所有自然系统,从生态系统到动物,再到人类组织,都有天然固有的最佳成长速度,而最佳成长速度比可能的最快成长速度要慢许多。所以当你发现有不满意的地方,特别想去修补时,你不可以简单的介入,贸然的采取行动,因为那样可能不会有任何帮助。
法则7.因和果在时空中并不紧密相连
---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可能并不是我们最初所看到的。比如,生产线出了问题,我们就在生产部门找原因,或许原因是在采购部门。
法则8.微小的变革可能产生很大的成果——但有效的杠杆常常不易发现
法则9.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但不是马上
---这个理念是用了“拍快照”的方式所形成的人为难题,因为人们放弃了过程的思考方法, 比如高质量和低成本,在生产企业从来都是打架的事情,然而通过规划在不同的时间推动实现,最后都能达成。
法则10.把大象切成两半得不到两头小象
---要理解大多数最富有挑战性的管理问题,我们必须看清产生问题的整个系统,而非是看局部。
法则11.不去责怪
---遇到问题不要去责怪他人,因为我们和他人都在一个系统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