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眼睛特别不舒服,肿得像颗核桃,我当时特别害怕自己失明,于是,我想起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上学的时候我一直不懂,不是只有三天光明吗?为什么她写那么厚厚的一本书,三天可以看完那么多东西吗?后来我懂了,不是三天可以看到多少,而是她对光明的渴望是那么深切。
进一步,我联想到了死亡,如果我就快死了,在我弥留之际,我想对这个世界说什么?我的遗憾是什么?
我告诉我的亲人和朋友,在我离世以后,请在一个有风的日子,把我的骨灰洒向江海里,让我在风中最后一舞,直到消失在水中。这是悲情浪漫主义者最后的浪漫,虽然无法亲见,但想象着都觉得这是自己最好的结局。
我对我的朋友说,若我死了,记得帮我完成这个遗愿,朋友说,那如果你的孩子不同意,我还得和他们抢你是吗?然后把你火化,还得找个有风天,还得去水边,再把你扬了是吗?你这遗嘱也太费劲了。
一个浪漫的结局,在经过这样的描述之后,真的美感全无。画面从一个文人的诗样的圆满结局变成了充满争议与对错的生活版伦理剧。作为关系极好的亲友,你这样做真的好吗?
我害怕我失去眼睛,因为我还有太多精彩没有看到,我还有太多感动没有见证。那么我对死亡如此的平静是因为没有遗憾了吗?
当然不是,想到死亡,想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只要你想到有一天他会死,你就会原谅他所有的过错。可是想到这里,想到有一天你会死,我就觉得我还是不要想着要不要原谅你比较好,你就这样活着就好,活在这个有你有我的世界里就好。
和爱与恨相比,好像还是“存在”更让人踏实。我还是喜欢大家都在一个星球的踏实感的。
再多的吵架与冷战又如何呢?我们还在彼此的世界里,我们还有机会改变。再多的无助与孤单又如何呢?我们和这个世界里其他无助孤单的人一样,慢慢学会了独立和面对。再多的失败与挫折又如何呢?我们在不断的体验与尝试里,找到了适合自己方法和适合自己的路,然后从心而走。
关于死亡,关于永远的失去,想说内容好像有很多,可是再多的话也不如活得少些遗憾吧,不然拿什么作为面对它的底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