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寒假开始,我订阅了申一帆思维导图课程,起初只是想提升自己的记忆力,同时看看对儿子记单词有没帮助。没想到,却有了意外收获。
思维导图对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很管用!
今天突发奇想把思维导图运用到《爱的教育》课外阅读指导,没想到效果杠杠的,讲完,我都有些沾沾自喜了。
“思维导图一出手,大脑才知有没有。”这句话真不假。当你想着要用思维导图来厘清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时,你的阅读就有了目标性,你就会带着任务去完成阅读。等你把一篇文章读完,再去用思维导图表示时,你又得把文章的内容梳理了一遍,这样阅读效果肯定会大大提高,若以后要复习也是事半功倍。
思维导图应适用于各学科教学,我目前也只学了一点皮毛,了解了冰山一角,还属于最初级阶段。自感效果很好,就先跟大家分享分享我是如何指导孩子课外阅读的吧!特别申明我不是托儿啊!
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主题很明显,就是“爱”。那我们在阅读时就要想一想:文中的爱表现在何处?怎么表现的?
今天我以《爱的教育》第1篇《开学的日子》,给孩子们做了一个示范。文中出现的人物有:二年级老师、三年级老师、四年级老师、母亲和我。这里的每一个人身上都体现了“爱”。“爱”就是关键词,我的中心图就用一颗红色的简笔画爱心突显主题。文章的题目就写在中心图上。所有的人物我都用分支表示出来。大分支后面的小分支是“爱”的具体表现,我也用关键词表示。如三年级老师,“拍我的肩膀”,对我说:“喂,安利柯!以后我们就不在一起了!”我就抓住动作和语言描写。提炼出关键词和短句:“拍”、“以后我们就不在一起了”。简单的一个动作和一句话看似平常,但在特定的情境下表达出来,就不便让安利柯“心里更难过了”,有些伤感了。老师平凡的举动却凝聚着满满的爱。
由于是突发奇想,之前学得也不够认真仔细,也没有坚持作业训练,再加上第一次尝试,又在黑板上仓促构图,思维导图不免有些粗糙。接下来坚持认真学习,争取日益精进。
课后,我又在测验纸上将《爱的教育》第2篇文章《意外的事故》尝试画了一张思维导图。形式上没有大的突破,但有点自鸣得意的是创造性的用简笔画喇叭表示“异口同声”。画着画着,我美滋滋地想,若坚持用思维导图,说不准沉睡在我体内的画画细胞说不定还会被激活,思维力还会提升呢!嘻嘻嘻嘻……期待美梦成真吧。
我做了一个演示,孩子们看起来也很感兴趣。趁热打铁,今天我布置的课外作业就是阅读《爱的教育》, 并尝试画出思维导图。期待明天看到孩子们的作品!
补一张图:积极的课代表已发来一张今天课外阅读的思维导图。美美的!青出于蓝胜于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