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 5:20
也是刚刚阅读完一篇文章,某种程度上,也是更加让我笃信了这样的观点:
在未来,学历可能比不上能力。换个说法,个人的能力在未来远远比学历重要。
该文章的标题是《没老师、没作业、没文凭,这学校的毕业生还被一流公司抢光》。
嗯,给我的第一感觉:蛮玄乎的。虽然幻想过这样的学校,但它竟然真实的存在。这所学校叫——42。
42大学基本上就是为互联网行业建立的,培养出来的都是优秀的程序员。具体的可以索引了解一下。虽然“42”的确很诱人,但是更吸引我注意的是学习内的一些内容。
1、
首先对于编程这一门学科,“42”大学不会教授你理论知识,因为既没有老师,也没有课本……全部都是靠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摸索一步步的去掌握。
可能与我们的传统观念不同,我们都会这么认为:编程,一定要学好理论才能去实践。
但实际上,有很多人都说过:所谓的编程,要做的就是一件事:拿到手就去做,用输出倒逼你的输入。
我想“42”也是遵循了这样的原则吧。
2、
“42”大学有这样一句话:
if you have a question : Google it!if you still have a quetion ,ask your neighbour . if stupid question , 100 push-ups.
我们可以大致理解为:你有问题?问谷歌,问同学,直到你搞懂为止。
互联网实际上真的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因为互联网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再说下去就有一种鸡汤味了,因为道理我们都懂:工具没有错,错的是不会使用它们的人。
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同侪压力”。简单的来说就是同龄人之间的压力,来促使他们的价值观、态度或者行为的改变,以用来符合群体或者个人的压力。
而“42”是将这个peer pressure发挥到了极致,因为“42”大学中的学生都只需要通过一次入学考试,就可以入学。不管你之前的任何经历,就算你犯过罪。也就是说,愿意进入这所大学的都是一些渴望成长的人,再加上同侪压力。如鱼得水的感觉……
举一个我身边的例子吧:我的一个舍友说话时会时不时带有这个词:“ji ba”(我就用汉语拼音代替了),然后现在我又多出一个喜欢说这个词的舍友,要问为什么的话,因为“同侪压力”啊,他们平时走的很近,当然会相互的学习啊!
3、
为什么这所不提供老师、课本、学历的大学,会培养出那么多抢手的人才?
我觉得有两点,第一:“42”大学的主题很明确;第二:每天都会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文章中有这样几句话:
你想别人帮你查漏补缺?你要用积分去换,而攒积分的唯一途径是你去帮别人查漏补缺。如果你被发现马虎了事,那你得接受“去跑腿买咖啡”、“用牙刷去擦窗户”惩罚;如果表现得好,会获得金币奖励,可以在校内把它当钱来花。
虽然没有老师、课本,但是这所大学中一切都是围绕学习互联网而运转的。有这样系统的存在,你怎么可能不去努力。
还是那句话:充分运用了输出倒逼了输入。
每天都会有“挑战性”的任务,难度会很大。从我的角度来看,这应该是运用了刻意练习,也是就说:要规避掉每天都在舒适区学习的可能性。
总结一下吧,从我的角度看过去:“42”大学运行的背后遵循了:输出倒逼输入、同侪压力、刻意练习的原则,其实还有其他的,比如每天24小时都是交给学生自己去支配等等。
时间好像超了,所以今天也就这样了,祝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