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关中农村妇女,小学没毕业,但是在我们村里,好多人叫她教授。
这几天全国大面积下雪,今天晚饭跟我妈聊天时,她说她每天都在看天气预报,幸好前几天买了足够的菜,我说这有啥关系?她说一看我就没买过菜!
我买过,但是对菜价上下浮动几毛钱不敏感,我妈很敏感。
她说,如果看天气预报说,未来几天的天气不好,明天阴天后天下雨或者下雪,她明天就要去菜市场多买点菜,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一下雨或者下雪,路不好走,有时候雪太大还封路,供菜量跟不上,当天市场上菜就涨价了,所以要提前囤够菜。天气影响交通,交通影响菜品供需关系,供需关系影响个人决策,这就是我妈买菜的逻辑。
对供需关系的分析判断,是我妈日常生活中做决策的依据。我妈不止在买菜上运用了她不知道的经济学思维,还有很多。
94年我们家种了苹果树,当时村里种苹果树有两三家,等到96、97年的时候,村里种苹果树的一大片,果树的成长期需要4~5年,99年我们家第一波苹果丰收,外地客商来收苹果的时候,我们有足够的议价权,当年卖了三千多元,全家过了个喜庆的千禧年,之后几年,全村的苹果丰收,我们家的苹果在村里没有了竞争力,议价权转移到客商手里,虽然后来卖了将近一万块,但由于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购买力已大不如前。
我妈总是比别人想得远,在她看来,抢占先手才是保持不败的关键。
自从村里苹果树变多以后,我妈就在思考我们家收入的下一个增长点,徒步到好几个邻村考察了一下,发现西瓜不错,因为大家种的都是苹果树,几乎没有多余的地种西瓜,(苹果树地里种出的西瓜,长不大还有硬芯,而且不甜)。说干就干,用卖苹果的钱承包了10亩地,去城里买了最新品的西瓜种子,买来西瓜种植的书开始研究,(虽然识字不多,但是我妈非常重视学习,这也深刻影响了我们姐弟。)03年之后的3年,村里人在等待秋季苹果丰收的时候,我家的西瓜已经卖完了,我家在吃肉,村里的其他人在勒紧裤腰带等待苹果落地,我妈决定,干脆把苹果树砍了种小麦,这样能轻松点。
村里总有人跟风,跟风的总在亏本。
等发现有几家种西瓜之后,我妈就种大葱,等有人种大葱的时候,我妈就种大蒜,等有人种大蒜的时候,我妈又种西瓜。
领先的意识总能让我妈立于不败之地,但她始终还是离不开黄土地。由于受地域和学历的限制,我妈的投资眼光始终没有离开我们村,尽管如此,她毕竟获得了村民授予的教授头衔,在我心中,她永远是一位闪闪发光的伟大母亲。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我爸呢?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一个词:父爱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