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成功的种种障碍,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好像每个尚未成功的你我都怀才不遇,因为遇到的领导不幸非瞎即傻,无视自己的能力与努力。
当代职场加班风盛行,尤其互联网行业、广告业和咨询业。巧的是这几个行业恰恰高社会认可度、高薪酬回报率,让年轻人误以为自己还没成功,只是因为还不够努力,或者坚持努力还不够久。
互联网创业、全民创业的热潮还带来了另一种认知误区,创业就要破釜沉舟孤注一掷,甚至创业就要辍学。可惜事实并非如此,创业者的最基本素质就是要有能力承担自己每一个选择所带来的风险。实际生存压力造成的短视,对于起步阶段的企业,往往是致命的。
我们这一代人听着盖茨辍学创业的故事长大,但却鲜少有人提及促成他第一桶金的推手是经商的母亲。巴菲特在自传里称8岁去参观纽交所时,便年少立志,终成一代股神,但请别忽略了这个故事背景里,带他去参观的国会议员父亲。
国内的例子同样不胜枚举,马爸爸做黄页时四处推销的经历我们都耳熟能详,他自己也承认狂吃窝边草,开始时只能做身边人的生意。可是除了师生朋友的关系以外,时任浙江曲协副秘书长的老马爸爸,也曾帮他牵线搭桥。更别说在腾讯公司早期,开奔驰来给儿子做账的马化腾父亲。
我并不想鼓吹早已过时的宿命论或者分析什么阶级壁垒,毕竟即使有家人的助力,各位大佬的成功依旧是个人努力的成果。如果你一定需要反例的话,请自行百度“富二代+败家子”。
重要的是不要被“求人不如求己”这种老生常谈所束缚,当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努力强化自己才能的同时,主动去挖掘和借助别人的力量,可以更好地帮助你达到事业巅峰。
这就是定位理论创始人阿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在《人生定位:特劳特教你营销自己》一书中提炼出的成功指南——学会“靠”别人。另外两条分别是没法创新就求改进&识别好创意。识别创意的技巧有很大的行业差异,接下来我们只略谈谈改进。
书中讲到“没法创新就求改进”时提到的例子也很有趣:埃德温·兰德和他的女儿在墨西哥旅行时,3岁的女儿问他:“为什么不能马上看到爸爸刚刚拍的照片呢?”兰德把这个问题带回了宝丽来公司,并提出了一次成像的初步构想。一个3岁女孩的提问,就这样促成了拍立得的面市。
但我相信兰德小姐并不是第一个问这个问题的姑娘,为什么其他爸爸没有完成女儿的愿望呢?所以说身边的人很重要,平台和环境也很重要。我们不能选择家人,但是可以选择伙伴。
可以参考《奋斗的正确姿势》一书中的公式:个人职业储备账户=(人脉+技能+品格)*勤奋,其中人脉是排名最靠前的一个影响因素,因为你的伙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视野,而视野可能会限制你技能升级的速度。
摒弃“人生只能靠自己”的偏见吧!主动勾搭,学会借力,链接资源的同时,主动成为别人的资源,这才是当代年轻人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