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病叫焦虑。读书之后接受信息多了。有时候投射到自己身上,有时候投射到孩子身上,有时候强制爱人接受,有时候控制不好自己,失去选择和思考的能力。
昨天看到一句,本就一个俗人,操伟人的心,乱己心智,这样真的好吗?
负面偏好。一点困难容易想到很多不好。如以前担心自己未来。以后表现对爱人特别挑剔。现在表现担心孩子未来。原因还是自己思维僵化。元认知启动不够。好处是自己在针扎,而不是麻木。麻木有稳定性,但没有上升趋势。针扎累心,但逼迫自己走出困境,有上升的可能。所谓上升也知识知道得深一些,不一定有用,不等于成功。
焦虑。习惯性焦虑。根源于小气候生存教育。不做点什么,就像犯罪。习惯忙,不敢空。除了寻求反馈,逐眼前利,功利心强外。蒙蔽了❤️的眼睛,美感,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不和谐。对己认知反思不足。缺乏爱的能力。
投射。书中观点,作者经验,甚至是臆断,偏见,不能较好,辨别。
缺乏常识。生病常有事。各家有各家的难。十个手指有长短。读不好书也长大了。接受自己。肯定自己。有的话说,有的话不说。恭维有时是礼貌和待人之道。自己很书呆,思考不清楚。
对自己人挑剔。挑剔来源功利心。凡是认为好的,盲目乱投射,乱实践。又因生活圈子小,见识的人少,可供投射的人少。觉得自己知道,别人也应该知道,以自己为中心,不在乎知道的是否是真知。主要表现对至亲挑剔,其次是对自己挑剔。太挑剔是病,得治。
本本。照着书中说的去信,去做。对照别人说的,带负面偏见的投射,竟不自知,亦难自省,最难自控,却还自负,盲目自信。
讨好别人。源自心智不够,需要从别人处获得正反馈来满足心理需要。生活中此类人真不少。活在第一层次的人,难自由。习惯性讨好不自由,得戒。
缺乏tradeoff.源自功利心。功利心源自生存压力。不知取舍主要因为缺乏智慧。只会社会期待,别人期待,父母期待li
中教育的毒。想要别人的肯定,讨好别人,僵化,趋利,缺乏常识,致呆。此处教育仅指应试教育。应试训练。将自己打造成工人。我的境界未必高于熟人社会中手传统礼仪之教的农民。如我没有了,讲理,敬老,与你和气。排场,面子。我竟不如没读过书的妈妈豁达和自由。老人讲儿孙自有儿孙福。言传身教。
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是感受,是经验,是思想,是方法,是信息,是知识,是道理。生活周遭时刻在变化,不通的人,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孩子,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处境,关键是用所学所知做参考,形成价值体系,为选择提供支撑,或为思考提供信息。全信,又迷信,迷信以后还投射,就本本了,容易用歪。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读书是获得的是间接的经验。行路获得的是直接经验。所以让孩子自己过得,自己感受。他才记得更清楚。接触不同的人。见不同的路,看不一样的风景和天空。
自控无长进。知易行难,自控自己的情绪难,自控自己的焦虑难,磨练自己的品格难,磨练自己的爱心难。表现对父母没有对子女有心,对公婆不恭敬。越看越觉传统美德对人的重要。家风,家庭环境指的就是这个吧。
我的焦虑,很容易传染给孩子。我的不恭敬也很容易传染。为什么要证明能。是为了名,自尊心,还是利。为什么容易冲突,激动,不能不偏不倚。不能宁静。为什么不能圆融,包容,习惯控制。没有安全感,不受自己控制,就没有安全感。之所以如此贪利,也是因为没有安全感。为什么有钱,还是过得像穷人。思维穷。贪什么利,是便宜还是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