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必须干干净净,
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
在内心中更是如此。
眼睛纯净,才能看见美丽的风景;
心灵干净,才能拥有纯粹的感情。
干净,是最好的底牌。
2
家庭教育每日分享
母亲在孩子面前,不是在谈判桌前,不需要用批评、挑剔和要求完美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母亲咄咄逼人的态度、尖酸刻薄的语言、驾驭一切的行为和自以为是的判断,对孩子的自尊、自信的伤害远大于应试教育。
母亲是家庭的气象台,氛围的好坏全取决于母亲性格。
家庭氛围影响着整个家庭,首当其冲的就是孩子。
而母亲的性格,则受父亲的影响。夫妻关系永远是家庭关系中的第一位。
孩子是父母的镜像,小孩有问题是父母出了问题,去咨询的应该是父母,父母找到解决自己的问题,小孩伤自然会愈合
3
当然,首先得是有一定的好感,喜欢。一开始你喜欢你男朋友,喜欢这个物件,喜欢这只小狗。然后你开始花时间和精力在他们身上。
和男朋友一起出去游玩,想念对方,关注对方,每天晚上发信息,每天早上喊起床,一天又一天,每一天你们之间都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事。
简单说,人们对某一事物(包括人)进行大量时间及精力的投资后,会让自己对这个事物渐渐产生感情
也就是说,感情等于时间和精力的大量投资
以前过年有年味儿,但是现在为什么“年味儿”淡了?
因为投资。想想看,以前过年的时候,过年前1个月就开始做准备工作了:打面粉做团子,有豆沙团子、肉团子;做年糕;腌鱼、腌肉;打肉末做肉圆;灌香肠腊干……
总之,整整一个月都在为过年忙着,忙着一年的喜庆。最后是年夜饭,“年味儿”在全家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被推向高潮
现在呢?你对过年这个活动的投资变少了,你参加不到那些过年前的准备活动。过年前一个月的“酝酿”,就是对整个过年活动的投资,然后产生对过年的感情。
梦想近在眼前,居然因为这个不可控的事件而破灭,那才叫真正意义上的“心都碎了”
感情上的伤很多时候是自己进行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等投资,但到最后却几乎没有什么回报导致的
这种投资与回报的强大落差让人难以接受,这就是打击,这就是受伤
回到我刚才提到的分手这件事中也是一样,你受伤并不是全部因为他,你的受伤只不过是被自己的投资伤害到了而已。
怎样让一个人爱上自己呢?
从产生感情的过程来看,首先你要具备能够吸引他、能引起他的兴趣的价值,这是最基本的。
至少,你的个人价值不至于低到让对方讨厌,甚至不屑一顾
如果,你们之间的价值差距实在太大,那么我有两个建议
01.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缩小差距,乃至超越他
02.直接放弃
然后,你要做的就是在他面前展示你的价值,特别是他感兴趣的那一方面
你这么做的目的,是吸引他的关注。他在关注你,实际上就是在对你进行投资。但仅仅是简单的、初步的关注还远远不够。
记住,感情是建立在时间和精力投资的基础上的。你需要想方设法地让他持续对你进行投资。
实际上,他在想你,他关心你,他对你嘘寒问暖,他关注你的微信朋友圈,关注你的微博……这一切,都是他在对你投资。
你需要创造使他对你进行投资的机会,而且是对这种投资有所期待的那种。而一旦这种投资持续到足够的时间或者积累到一定的量,那么他就会对你产生感情。
时间越长,积累的量越大,这种感情就越深厚。
总之,先让他对你有兴趣,然后想办法让他对你进行持续的投资即可。他对你投资越多,也就会对你用情越深。
分手后,断联是尤为重要的。无论你是想走出阴影还是想逆转,你都首先要切断自己对他的投资,删除一切联系方式,不再关注他。那么你的投资就会慢慢减少
你要把时间和精力投资到如何重建自己的生活上面。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精彩,你需要做的是拓展自己的社交圈,跟朋友一起出去游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这样有利于你重新建立自我价值,增加自身魅力。无论你是想彻底走出分手的阴影,还是希冀那个人能够回心转意,这都是你必须要做的。
如果两人的价值不对等,高低位严重不平衡,就算你成功地挽回这段感情,把他留在你身边,也只是暂时的胜利,因为你们之间的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很容易重蹈覆辙。
除非你的价值得到提升,你能改变你们之间的高低位,这样的复合才有意义。我一向不主张挽回,而提倡逆转,就是这个道理。
逆转,就是说你的价值已经发生改变,你能够重新吸引他,再让他对你投资,这样的复合才有意义。
4
情绪定律:情绪影响一切
情绪的惊人力量
有个岛上生活着一个未开化的部落。一天,村里发生了一桩杀人案。为了查出罪犯,人们请来了一名巫师。巫师让所有嫌疑分子都喝了“法液”——一种有一定毒性但不致毒死人的液体,并告诉他们,这种“法液”只对杀人凶手起作用,清白的人不会有事。
结果,喝了法液的所有嫌疑人,几乎都安然无恙,唯独一人,终日绝望,没过多久便死了。究其原因,我们就要到情绪上找答案了。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兴高采烈的时候,看什么都顺眼,做什么都顺手;情绪一落千丈的时候,觉得自己做什么事都不顺心,什么都做得不好。其实,这就是情绪的强大影响力。
前面法液缉凶的例子亦是如此,清白的人坚信“法液”不会伤害自己,情绪安然,身体也就无恙;而真正的凶手却由于心存恐惧,认为“法液”对身体伤害很大,情绪低落,终日绝望,自然容易走向死亡。
人常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没错,德国著名的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曾因自己的情绪变化,差点儿造成他人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后果。
有一天,德国著名的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由于牙病,疼痛难忍,情绪很坏。他拿起一位不知名的青年寄来的稿件粗粗看了一下,觉得满纸都是奇谈怪论,顺手就把这篇论文丢进了纸篓。
几天以后,他的牙痛好了,情绪也好多了,那篇论文中的一些奇谈怪论又在他的脑海中闪现。于是,他急忙从纸篓里把它拣出来重读一遍,结果发现这篇论文很有科学价值。他马上给一份科学杂志写信,加以推荐。
后来,这篇论文发表了,并且轰动了学术界。该论文的作者也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有两个秀才一起去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看到那口黑糊糊的棺材,其中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噔”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真触霉头,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
于是,心情一落千丈,走进考场,那个“黑糊糊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名落孙山。
另一个秀才也同时看到了这个棺材,一开始心里也“咯噔”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噢!那不就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红运当头了,一定高中。于是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
不做情绪的奴隶,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漫漫人生路上,要么是我们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我们,而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手的,就是我们的情绪。
有位老人,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卖雨伞的,小儿子是卖草鞋的。晴天时,她心想:真糟糕,大儿子的雨伞卖不出去了;雨天时,她又想:真糟糕,小儿子的草鞋卖不出去了。所以,老人每天都愁容满面、忧心忡忡。
有一天,邻居告诉她:“你换过来想一下不好吗?晴天时,你就想小儿子的草鞋可以卖出去了,不是很开心吗?雨天时,你就想大儿子的雨伞可以卖出去了,是不是也很开心呀?”老人听了这番话,就照着做了。
从此以后,老人每天都很开心,常常笑容满面。
如果你不慎掉进了河沟,不妨想想也许有一条鱼会游进你的口袋;
在发言之前,你应该先将“发言”内容程序化、自动化,把发言稿分成几个步骤,这对你逐步完成目标非常有利。
发言衔接得越紧密,就越没有“紧张”的位置。而当把“发言”熟练到自动化的状态时,你就无暇顾及“紧张”了。最重要的是,说了些什么并不那么关键,领导关心的是你平常都做了些什么。
5
【文学小知识】20190414《论语》从何而来?(二)
孔子不但能驾车,还能射箭。孔子身上有大力士的基因,身高远超普通人,读书的话,应该能做个体育特长生。更重要的是,今天“弱鸡”式的学者,比如《生活大爆炸》里的那些物理学家,是学科精细化之后的产物
而在孔子的时代,文科不但和理科不分家,甚至和体育也不分家。
《左传》里的战争和后世有很多不同,其中之一就是不分文臣、武将
我们再看明朝,王阳明以文臣带兵,立下赫赫武功,让人感觉很了不起
而在春秋时期,同样一拨大臣,在朝廷里就是文官,出去打仗就是武将,角色随便切换,没人觉得奇怪
《论语》还讲过“君子不器”的道理。君子天然就不该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不能说只有一技之长。
君子,或者说贵族,当然也要学习。他们的学业一般是六门功课:射、御、礼、乐、书、数,合称“六艺”。“射”和“御”就是射箭和驾车,在今天属于体育项目。
而在当时,射箭和驾车都是很实用的技能,“士”这个阶层以上必须掌握。打仗是当时贵族的特权,庶民只配当勤务兵、两者大约就是堂·吉诃德和桑丘的关系。
“士”要去作战,就变成了“战士”。
《论语》里记录有孔子谈射箭的话:君子什么都不争,如果说一定要争点什么,那就是射箭比赛争名次了。比赛的时候,两位选手先要作揖谦让,然后登堂射箭,射完之后再作揖谦让一番,退到堂下,最后,输家要被赢家罚酒,又会有一番作揖谦让。就算是争,也不失君子的风度。
射箭不能乱射,一定要讲礼仪。古时候诸侯举行射箭比赛,必须先搞燕礼。卿、大夫和士比赛射箭,必须先搞乡饮酒礼。燕礼为的是明确君臣等级,乡饮酒礼为的是明确长幼辈分。
比如我们熟悉的纳兰性德,写出“人生若只如初见”的那位多情贵公子,人家首先不是诗人,而是大内高手,从童年时代就开始接受严格的骑射教育。只不过比起八旗子弟,周朝贵族用了一整套礼乐仪式把射箭这项活动精美地包装起来了,赋予了它更深刻的意义。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