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连载的《我驻外印度这几年都做了什么?》贴出来后,“群众的意见”是其中的小故事更加有趣。这次贴《印度跑终端的那些事》只讲故事,不讲其他;但会断断续续地连载,偶尔翻老照片想写时就贴一篇。
图片中的印度老爷爷是这几年我跑印度市场发现的“史上看价格表最认真店主”。他眼睛几乎是贴在那张纸上,似乎要把我的价格表吃掉。
这一幕发生在2016年6月10日,那天我和业务员去孟买北部Borivali这个火车站据点扫街陌生开发网点。图中是一家大店,和我品五金渠道最吻合,客流量川流不息。
等了约15分钟后,趁一个小空档抓住机会向店主“白发老爷爷”推销。把我们终端开发的“套路”(我们有标准作业流程)跟他走过一遍后。听完我们详实的陈述,他的兴趣和意向被勾起来了。立刻问价格。业务员把价格表展开,按照指导的方式,把主销品项推荐给他,并且告知相关价格。
听完后,他自己再次拿起我们的价格表,以“史上最认真的方式”看了起来。我默默心中大喜,这家店肯定能开发成功。约90秒钟后,他放下价格表。产品不是问题,价格也合适。我们准备踢临门一脚,引导他立刻下单。把主销品项再推了一遍。
但是,神转折发生了:他把产品样品和价格表递给了旁边的“胡须男”-他儿子。我心里立刻咯噔了一下,“我靠,刚刚的推销白费了。”
果不其然,等业务员再把“套路”和他儿子过一遍后,他儿子兴趣盎然,以生意太忙来推脱了。我知道这是他们的惯用借口,就业务员深究原因。
得到的答复是:目前有在销Gold Medal, Anchor, GM, Philips 等品牌, 不想销售中国品牌。可以以后再来拜访,让他信任这个品牌。
我觉得这个是真实原因,生意好,大一点的店都已经被印度本土品牌或外资品牌占据了。我们中国品牌即使产品强,价格好,但是还没有建立信任。
另外一个教训是: 一开始推销就必须抓住Decision-Maker(印度人很少授权,非负责人的话,其他人再怎么推销都没用). 印度店铺通常是父子组合,或父子孙组合,一般抓住“父亲”这个Decision-Maker推销就行,偶尔还是得先问清楚谁是负责人,好在第一次推销的时候就击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