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默物语
不要让孩子的成长,成为一个人的孤单旅程,让Ta举目四顾心茫然,不知自己的心灵,该安放到哪里。
不要让我们的孩子,身体有庇护,而心,却颠沛流离。
1
曾经带过一个学生。
这个孩子性格腼腆,比较内向。
考试成绩从初一开始,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与班里的孩子交流也不多,似乎朋友很少。
综合调整过几次座位之后,发现基本上安排谁和她同桌,她都没有多少语言交流。
找她谈过几次心后,发现,她总是说,我觉得某某同学有自己的圈子,我融不进去;或者干脆就是不说话。
无计可施。
只好请家长过来聊一聊。
下午的时候,她的母亲挺着大肚子走进了办公室。
看来,这又是一位准备要二胎的妈妈。
孩子的妈妈说,孩子在家也很少说话,说最多的就是自己在班里没有朋友;每当谈到学习,总是说学习有什么用,像你们一样成为所谓的领导又能怎么样。
我很惊异于孩子的这种消极。这位妈妈说,她感觉孩子在学习上没有什么动力。在这位妈妈看来,孩子身上的问题,与家庭似乎关联不大。
这位妈妈侃侃而谈,说她和爱人多么成功,都是业内精英,行业领导,看得出,这是一位很要强很努力很奋进的妈妈,她也很享受这种成功。
随后,我把孩子也叫到了办公室,孩子还是腼腆的笑。
我问孩子,你喜欢过什么样的生活?如果在北上广和咱们这座二线城市之间选择,你选择哪里?
孩子毫不犹豫的说,我选择这里,我喜欢安定的生活。
我又问孩子,你喜欢你爸爸妈妈的这种生活方式吗?
孩子看了看她的妈妈,再一次毫不犹豫的摇头,说,不喜欢。
看这位妈妈,脸色有了一丝尴尬。或许她以为,在孩子的眼里,她应该是成功的典范,给孩子做出这样的表率,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斩钉截铁的回答不喜欢。
我让孩子先出去。
然后,我问这位妈妈:您以前是不是常常出差,虽然工作很成功,但是你们夫妻俩陪伴孩子的时间都很少?
她点点头,说:孩子爸爸基本一年就一个月在家,她也常常出差,孩子回家常常是一个人。
我又问:您觉得孩子目前为止,接受您生二胎吗?
她摇摇头,一直都不接受。现在我家老大常常在写作业时问我同一个问题:如果我有题不会做,而老二又哭啼不止,你会管谁呢?
我点点头,问她,您知道孩子为什么这么问吗?您知道孩子为什么,成绩会越来越不好吗?
她有点茫然。
我说,其实,孩子选择比较安定的生活,不喜欢你们这样奔波劳碌,是因为,她从小的时候,就看着你们辗转辛劳而从未顾及过自己,于孩子而言,没有人陪伴她成长,是因为你们的太过要强与努力,所以,她选择相对安定的生活;所以,你们以为的榜样于孩子而言,就是一种变相的伤痕;她心里很不愿意接受即将要到来的弟弟或妹妹,但是因为自身性格的腼腆,又无法做出更为有力的反抗,所以,就不断地问你一样的问题,其实这里表现出的,是恐惧,恐惧你们的爱都给这个未出世的孩子;而考试时,会做的都做错,孩子的解释是都会,就是不想写,没用心,是不是也是想要以此引起你们的注意呢?
她低头,沉思,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么多。
是啊,这位妈妈,努力的打拼,就是希望自己可以给孩子稳定而富足的生活,也希望自己可以给孩子做一个良好的奋进的榜样,却没有想到,童年时,陪伴的缺失,让孩子愿意选择与他们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2
作为父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
接触过很多家长,每当面对孩子不争气,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时候,这些家长总是说,我辛苦奔波,还不是为了Ta,为什么Ta就不理解呢?现在Ta能上这么好的学校,有这么好的条件,没有我辛苦打拼,Ta喝西北风吧。
这些父母并没有意识到,真是因为他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失,才导致这样的结果。
有人曾经用猕猴做过实验:把小猴从妈妈身边强行分开带到实验室,在实验室里为小猴准备了两个假妈妈。一个是钢妈妈,但有热奶,另一个绒布妈妈,但没奶。小猴不到饿得迫不得已都不离开绒布妈妈,一吃完奶就赶紧找绒布妈妈。这些猕猴成年后,回到猴群中,基本上都表现出冷漠、孤僻、不合群等各种心理问题,发情了也不会交配或拒绝交配,让其人工受孕生下孩子后,或残忍地虐待孩子、或直接咬死。
基因组测序研究说,猕猴与人类基因相似度为97.5%,这说明温暖的怀抱、慈爱的眼神、温柔的话语、肌肤相亲,是一个有智力的生命能正常成长的不可或缺的成分!
父母的陪伴对子女来说是无可替代的,孩子能从陪伴及亲子互动中获得安全感并诱发良性情绪,形成信任、依恋、依赖、期待等积极情感,学会交往、形成社会适应能力,并发展智力。而那些从小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长大后会出现比较多的心理问题,比如胆怯,孤僻,不善于与人交往,没有安全感等。
比如上文中的那个孩子,当时我问她,如果给你换一个同桌,你愿意吗?她的反应是摇头,我问原因,她说,害怕再与别人相处。这个回答,让我一下子想起了前段时间的毕习习事件。
尽管受到男友的虐待,毕习习却依然选择和他在一起,直到最后被殴打致死。也许比起肉体的伤害,更害怕自己孤单面对生活,正如这个孩子,比起同桌影响她使她成绩下降,她更害怕重新与别的同学交往。
3
《穷爸爸、富爸爸》一书中有句话:“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然而调查却显示,50%的爸爸妈妈每周陪伴孩子的时间平均不足5小时,每天跟孩子有效沟通的时间不超过6分钟!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前、童年期、青春期,孩子成长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沟通与陪伴,父亲母亲都不能缺位。否则,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幼年时父母相继去世,少年时祖父母和姐姐去世,他的成长中最缺少亲人的陪伴,他成了“天涯的孤儿”,这长久的孤独,让川端康成的生命中,始终奔流着一种悲哀的愁绪,他的作品中始终充斥着一种悲哀美和虚无美,最终,川端康成自杀身亡。即使功成名就,也无法抵消幼年亲情缺失带给他的伤害。
这样的伤害,延续一生,无法弥补。
我们的孩子,藉由我们而来到这个尘世,于幼小的Ta而言,父母便是世间所有,唯有在父母的陪伴中,Ta才能够获得安全感,也唯有通过父母的陪伴,Ta才能认知这个世界,感知这个世界的温情与善意,如果从未曾获得过深厚的亲情体验,那么,孩子早期的情绪感情发育会受损,从而导致负面情绪较多,积极情感偏少,甚至出现人格障碍,交往障碍,行为问题。
不要让孩子的成长,成为一个人的孤单旅程,让Ta举目四顾心茫然,不知自己的心灵,该安放到哪里。
不要让我们的孩子,身体有庇护,而心,却颠沛流离。
4
我深信,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那么,真正的爱,到底是什么?
爱是尊重,爱是理解,爱是接纳,爱更是陪伴!对孩子最好的爱是什么?是陪伴!
陪伴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这是孩子感受到爱的基础;陪伴是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的基础,这是孩子感受到爱的表现;陪伴是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这是孩子感受到爱的最直接的体现。
父母的陪伴是给予孩子最好的爱。
如果可能,请你陪Ta去看一场电影,而不要给Ta几张电影票,说,和同学去看,我没有时间;
如果可能,请你陪Ta临睡前读一本书,而不要将手机带给Ta,说,自己玩,我忙着呢;
如果可能,请你陪Ta打一场篮球,而不要将Ta扔到篮球培训班,说,我要开会,你自己玩;
如果可能,请你陪Ta吃一顿家常饭,而不要给Ta一张卡,说,去叫外卖,我有应酬;
如果可能,请你陪Ta写一次作业,而不是你守在电视机前,说,你去写作业,不要看电视;
如果可能,请你陪Ta聊一次天,而不是回到家依然在电话里安排工作,对Ta的渴望眼神视而不见;
陪着Ta,给Ta爱与温暖,当有一天,Ta独自走上风雪征程,才可以以爱为马,踏破贺兰山阙,委身红尘;
陪着Ta,给Ta信念与勇敢,当有一天,Ta面对生活百般刁难,才可以一往无前,逍遥人间世外,笑傲江湖;
陪着Ta,给Ta支持与关爱,当有一天,Ta遭遇人生泥淖险滩,才可以永不言弃,做一个打不死的小强,永远不被生活打倒;
……
对于我们的孩子,豪宅,金钱,名校,名牌,都无法代替父母的陪伴。
我们的孩子,终有一天,不再需要我们的陪伴,而独自去面对人生风雨,无论你是否情愿。
那么, 请在你可以陪伴Ta的时候,多一点时间给Ta。
父母的陪伴,才是对孩子爱的、最长情的告白。
(如果您喜欢之默的文章,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之默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