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关系》
武志红
83个笔记
第一部分 全能自恋及其变化
2024/4/17 发表想法
能屈能伸,根据环境权变,适者生存
>> 但当人能真切地感知到关系维度的情感时,就会真的体验到平等。那时,就会自如地在高低、强弱的位置上做选择了,就是可以高也可以低,可以强也可以弱。
>> 但当人能真切地感知到关系维度的情感时,就会真的体验到平等。那时,就会自如地在高低、强弱的位置上做选择了,就是可以高也可以低,可以强也可以弱。
>> 如果父母等养育者真希望孩子卓越而强大,得允许孩子在和自己的关系中伸展原始的自恋,有时也能挑战乃至打败父母。而且,这件事很平常,父母并不会因此而受伤。
>> 能力是建立深度关系的副产品,而建立关系时,比努力更重要的一点是,你不是自恋地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这一事物之上,而是臣服于这一事物。不是你个人太厉害了,所以掌握了这一事物,而是因为你臣服,你放下了自恋,放下了你的预期和判断,放空自己,然后你就可以与这一事物相遇了。
2024/4/17 发表想法
划重点!孟子和海瑞是妈宝男!!!
>> 一些大圣人、大孝子也一样,例如孟子和海瑞,都是出了名的孝顺母亲,可他们对妻子的态度非常差。
>> 一些大圣人、大孝子也一样,例如孟子和海瑞,都是出了名的孝顺母亲,可他们对妻子的态度非常差。
2024/4/17 发表想法
孟子是妈宝男!
>> 孟子毫无疑问是妈宝男了,做什么都得先去和母亲商量。可相反,他对妻子则非常苛刻,一个姿态不雅就想休妻。
>> 孟子毫无疑问是妈宝男了,做什么都得先去和母亲商量。可相反,他对妻子则非常苛刻,一个姿态不雅就想休妻。
>> 海瑞对母亲非常孝顺。据史料记载,不管白天还是晚上,他都对母亲悉心伺候,可是他对妻子和女儿的态度却很恶劣。之所以想到他们的故事,是因为这些大孝子对待母亲和妻子的态度的确是偏执、分裂级别的。他们对母亲有多好,对妻子就有多坏。
>> 又如,他们对母亲控制自己有深深的反感,但表达不出来,结果妻子稍有控制,他们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反感。
>> 如果你甘愿处在妈宝男的位置,这
>> 也是一种选择,但你得意识到,你很可能将和爱情无缘,你的家庭生活也几乎不可能幸福。
>> 在恋爱中,追求自我圆满的动力远胜于所谓的门当户对,甚至幸福、
>> 别做只活在头脑想象层面的人,并拿自己看似高明的头脑去挑别人的毛病,而是勇敢地投入真实的关系世界,哪怕漏洞百出。
>> 全能自恋、全能暴怒、彻底无助和被害妄想,这四者很容易连在一起,因为它们本来就是全能感的四种基本变化。
>> 在现代社会,这种现象要好多了,但在过去的很多时候,我们社会有严重的千人一面现象——就是大家的精神面貌差不多,穿的衣服很像,想法也像是被高度统一了。
>> :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即便知道也不敢去要,而是大家要什么,我也要什么;大家什么样,我也什么样,于是大家活成了一个样;最好在该结婚的时候结婚,不能离婚;该要孩子的时候要孩子,不能丁克……
>> 第三种嫉妒导致我们压抑地活着,克制着自己的竞争欲望,伸展不开手脚,也看不得别人好。相当于阉割了自己,自然也忍不住想去阉割别人,所以有了这样的哲学——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们只接受一个人无私地去竞争,所以我们社会常见这种逻辑:要竞争时,伪装成是为别人服务的。
>> 每个人犹如一个能量泡,它要伸展自己,而竞争就是最自然的伸展。所以,解决第三种嫉妒的方法是,好好发展自己,大胆地追求自己想要的,让自己的生命充分伸展,同时祝福别人的发展。不敢伸展又暗地里竞争,这会显得非常猥琐。
>> 当他逐渐品尝到伸展开手脚的美妙后,他的原始嫉妒轻了很多,可以由衷地去祝福别人了。
>> 这是一条真理,你真觉得自己是好的,之后你就能接受别人的好了。
2024/4/18 发表想法
荒唐至极!记得小时候有个聋哑小孩来我家,我当时没在家,把我喜欢的玩具破坏得稀巴烂,我和奶奶说我的委屈,她说“她是个残障孩子,你让着她点吧!”当时我就不开心了,凭什么?
>> 这也是我们文化的一个特点,我们尽管也崇拜强者,但普遍认为他们是坏人,是掠夺了别人资源才能成为强者的。至于弱势者,因为压缩了自己的能量,显示了自己的无私,就可以因此鄙视所有人了。
>> 这也是我们文化的一个特点,我们尽管也崇拜强者,但普遍认为他们是坏人,是掠夺了别人资源才能成为强者的。至于弱势者,因为压缩了自己的能量,显示了自己的无私,就可以因此鄙视所有人了。
>> 先阉割自己,然后因此有了道德感,再去阉割别人,弄得大家都是毫无特色的千人一面,这个游戏多么低劣啊。
2024/4/18 发表想法
我的姥姥姥爷有时候懂事得让人心疼,儿女们不要的旧家具他们主动要,说要节俭,还能用就用。但是他们越是懂事,就越容易让儿孙愧疚,感觉对不住他们,如果长辈再自我一些,大家都会很轻松。
>> 他们有两个女儿,但老汉不想麻烦女儿。他说,孩子都有自己的生活,不想麻烦她们。
>> 他们有两个女儿,但老汉不想麻烦女儿。他说,孩子都有自己的生活,不想麻烦她们。
>> 努力、孤独和苦,结合在一起,就有了一种特殊的味道。
2024/4/18 发表想法
和朋友一起爬山徒步,有段路要攀岩,我万分小心,发自内心的那种。
>> 我这种深入血肉的超级小心,是从小形成的。小
>> 我这种深入血肉的超级小心,是从小形成的。
>> 她
2024/4/18 发表想法
有的父母自己本身就是个伤痕累累的“孩子”,他们已经尽全力去照料我们,我们没办法埋怨自己的原生家庭多么多么不堪,谁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先天条件无法选择,只能靠后天的自我成长,不要和任何人比,起跑线不同,我们此时也已尽全力,千万不要让本就受伤的自己再添新伤啦!
>> 是挣扎地活着,挣扎着照顾我们。在这种情形下,她没把气发到孩子身上已很伟大,更何况把我照顾得还可以。因此,我对妈妈没有怨气,但爱与流动,或者说活力,的确没得到。
>> 是挣扎地活着,挣扎着照顾我们。在这种情形下,她没把气发到孩子身上已很伟大,更何况把我照顾得还可以。因此,我对妈妈没有怨气,但爱与流动,或者说活力,的确没得到。
2024/4/18 发表想法
父母的潜意识会种在孩子的潜意识当中,父母的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所以“正意”很关键。
>> 也不是完全没期望,偶尔他们会对我说,而我的潜意识也很深地捕捉到了他们内心的这句话——“别出事,别惹事”。原因是,被扣上不孝的帽子,并被村里大喇叭广播过的他们,觉得出了事没法摆平,甚至出了事会导致自己活不下去,这是被无助感给彻底控制了。
>> 也不是完全没期望,偶尔他们会对我说,而我的潜意识也很深地捕捉到了他们内心的这句话——“别出事,别惹事”。原因是,被扣上不孝的帽子,并被村里大喇叭广播过的他们,觉得出了事没法摆平,甚至出了事会导致自己活不下去,这是被无助感给彻底控制了。
2024/4/19 发表想法
受埋怨的往往是让人感觉明事理、能扛事儿的人,动不动暴怒发脾气的反而没人敢惹。什么世道!
>> 这是因为能干的人通常心理发展水平也高,所以当局面失控时,他们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不仅如此,当要启动归罪逻辑时,他们就算被归罪也仍然因为人格成熟和考虑太多而倾向于去承受。
>> 这是因为能干的人通常心理发展水平也高,所以当局面失控时,他们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不仅如此,当要启动归罪逻辑时,他们就算被归罪也仍然因为人格成熟和考虑太多而倾向于去承受。
>> 这种现象背后的逻辑是:社会要和谐、稳定,就得找中坚力量来背锅。
>> 但被举报者常常是比较理性的,他们考虑得相对周全,所以可以用“压制”被举报者的利益的方法安抚偏执的举报者。
2024/4/19 发表想法
太对了!奶奶的母亲去世,奶奶被奶奶的亲妹妹埋怨,说因为没有看护好老母亲导致她摔倒。奶奶照顾她母亲时间最久。
>> 亲人离世后,最容易被怪罪的,恰恰是照顾亲人最多的那个人。
>> 亲人离世后,最容易被怪罪的,恰恰是照顾亲人最多的那个人。
2024/4/19 发表想法
这就是为什么内核稳定非常重要,内心意志不坚定的人很容易被这种容易暴怒、情绪化的人的逻辑带偏,会沉浸在自我怀疑和pua中,帮着暴怒者打压自己,让自己痛苦甚至崩溃。的确很可怕!
>> 所以,和容易暴怒、自我破碎的人打交道确实不容易,你很容易被他们怪罪。
>> 所以,和容易暴怒、自我破碎的人打交道确实不容易,你很容易被他们怪罪。
2024/4/19 发表想法
劣币驱逐良币。
>> 这是对极端巨婴心理的总结,碰见好人,他们想去剥削。而剥削被拒时,他们就想报复和破坏。个体的这种逻辑很难避免,但社会体系应该在这种时候秉持基本公平、正义的原则,不能为了安抚巨婴而牺牲中坚力量,否则就是在鼓励逆向淘汰。
>> 这是对极端巨婴心理的总结,碰见好人,他们想去剥削。而剥削被拒时,他们就想报复和破坏。个体的这种逻辑很难避免,但社会体系应该在这种时候秉持基本公平、正义的原则,不能为了安抚巨婴而牺牲中坚力量,否则就是在鼓励逆向淘汰。
2024/4/19 发表想法
遵循道。
>> 罗伊·马丁纳在《改变,从心开始》一书中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当你的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合二为一时,成功就可以容易很多。
>> 罗伊·马丁纳在《改变,从心开始》一书中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当你的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合二为一时,成功就可以容易很多。
第二部分 人性坐标体系
>> 不过“心灵僻径”这个词确实很形象——你孤独地走在追求纯心灵需求的僻径上。
>> 也许身体上的需求,如吃喝玩乐,你还能屏蔽,貌似真不在乎,但人际关系上的需求你会深切感受到,你无法不需要它。你可以自欺欺人地说,我享受孤独,我不需要朋友和恋爱,我一个人待着就挺好,但孤寂的滋味,在很多时候简直可以杀死你一般。
>> 灭掉了自己的普通需求与人际需求的孩子,心里会有这样的逻辑:这些需求是不好的,也是低俗的,所以我要追求高大上的心灵需求。由此,就形成了心灵僻径。
>> 心灵需求当然是非常棒的东西,但它最好是和普通需求与人际需求结合在一起,即这三者我们都要追求,这样才是饱满的生活。
>> 对人、世界和你自己有各种认
>> 识,但这些认识都没有经过现实的检验,于是,它们主要就是纯想象性的。你势必还会试着将这些想象带到现实世界中,这时你就会屡屡受挫。
>> 受挫是一个机会,可以帮助你认识到你的想象世界可能是有问题的。受挫可以让你警醒,帮助你转而走出心灵僻径,去深入认识现实世界。
>> 然后,如果你还是非常重视你的心灵需求,你可以将你对现实世界的深刻体验作为素材,重新思考心灵是怎么回事。这时,你的思考素材就是真实不虚的,它更有穿透力,甚至真正有价值。而缺乏对现实世界深刻体验的思考,很可能是幻梦一场,甚至毫无价值。
>> 人生就是这样:我们从自己的心出发,发出属于自己意志的意愿,带着点偏执劲儿去追求,轻易不放弃。你越是在一个事物上花费时间与精力,你就越能与这个事物建立深切的关系,所谓成功与幸福也就自然到来;但当自己的意愿受到重挫时,我们需要衡量,看看继续下去是否值得,如果不值得,则需要学习放弃,放弃这个意愿后,我们再发起新的意愿。由此,我们的心就不断地展现到现实世界中,而我们又把现实世界中学到的东西重新吸纳到心中。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得以改变世界,我们的心也被世界改变。
>> 人类最本质的需求是被看见。
>> 当抚养者全神贯注地照顾婴儿,和婴儿互动时,你会发现,你读懂婴儿的能力强了很多。有时是生活经验的总结,有时则像是有了心灵感应一般。
>> 自我作为一个容器没有受到严重冲击,这份打击带来的新能量受到容纳,一个人的自我就变得更开放、更坚韧了。
>> 一个人成长的历程可以被视为自恋不断破损的过程,但通过与现实世界的碰撞,不断锻炼能力,即对自己生活和世界的掌控感
>> 在真正的爱情中,人的很多感受会被激发出来,会有深深的爱,也会有浓烈的恨,如果总是表现得优雅而完美,那可能是心灵深处的这些感受都没有被激发出来。当然,也可能是女孩在控制着自己,没有表达爱,也没有表达恨,于是他们之间没有爱的联结,也没有恨的联结。
>> 很多精神分析师会说,恋爱需要完成彼此的负面移情,就是两个人会把很多负性的能量扔到恋爱关系中,去看看这份关系能否容纳得住。其实这就是所谓的“作”。
>> 作为成年人,这个关系最好是相互的,不能总是一方肆无忌惮地释放攻击性,而另一方一直做容器,这样最终会发展到施虐和受虐的关系。
>> 事情的另一面,也是更常见的一面是,一直活在孤独中的人,都不敢表达爱和恨了。
>> 恋爱关系中,一方从来都不表达恨,这给另一方带来一种错觉,好像自己做什么都可以,结果就做得越来越过分,突然有一天,那个从来都不表达恨的人选择了结束关系,而且再也回不去了。
>> 你观察自己也许会发现,当一份重要的恨意产生后,你没有在关系中表达,你憋在了心里,接着会发现你们之间的情感联结变弱了。
>> 最好的活法是快意恩仇,敢爱敢恨,这样才能活得痛快淋漓。并且,虽然可能会有失败的关系,但一个人和这个世界的联结会变得深厚很多,而他的带着攻击性的原始生命力也因此可以得到转化。
>>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些情绪化的、自恋的母亲是烦人的,家里的大多数冲突都是因她们而起的。然而,当她们去世或因为其他原因离开家后,孩子们会发现家里变得空落落的,而那个理性、温和、讲道理的父亲无法给这个家带来活力。这是因为,虽然很多时候自恋的母亲带来了问题,但她们一直在向外释放自己的爱和恨,她们也因此和孩子以及老公建立了一些联结,尽管不健康。但当这些都失去,只剩下理性时,才发现理性不能构建联结。
>> 活得比较通透的人,他们还会有这样的特点:自己不喜欢的事,尽量
>> 不做;不得不做的时候,就干脆主动去做,做完了就放下;没有意义的事,发起后也迅速放下;意义很大但自己看起来根本完不成的事,他们也能主动把它们清除。基本上,你看不到他们会严重地为难自己。当真要去追逐看起来难度很高的事时,那也是因为他们能享受其中。这样的生命,就没有“苦差”了。
>> 你可能听说过,自闭症的孩子在高知家庭更多见一些。也许其中一个原因是,高知家庭充斥着太多符号系统的信息,而构建情感联结时出了问题。
>> 这种现象的原因也许是,陷入伪知识的汪洋大海中的人,他们的心智能力逐渐在萎缩。
第三部分 头脑暴政
>> 二三十个孩子,他们都慢吞吞的,然后我发现,无一例外,他们身边都有一个妈妈、奶奶或外婆,整天在对他们说“快点!快点!快点!”这样的养育者,是在用他们的全能自恋吞噬孩子,如果孩子还去配合,那意味着孩子会觉得自己被杀死了,所以他们必须用慢吞吞的方式来证明——我是我自己,而不是你的一部分。
>> 拖延症患者是想通过拖延来证明“我可以做我自己”,或者说,“我的意志可以存活”。
>> 作为成年人,如果你发现你严重退缩在自己的世界中,那么要意识到你可能还没有完成外化这件事。试着照顾好自己,而且就是那些看似俗气但充满烟火气的基本生活需求,一样是吃喝拉撒睡玩,当然还包括工作和人际关系。
>> 实际上,当一个成年人能把自己照顾得比较好的时候,几乎必然意味着他的外化已经基本实现。因为这需要建立很多人际关系,同时还要与外部世界进行丰富的互动,然后才能实现。
>> 不要把纯净看得太高大上,不要只追求精神生活,至少得知道,人生中那些充满烟火气的俗事,藏着深刻的意义。
>> 如果你期待什么事情都做到100分,那就意味着你一直在持续地攻击自己,因为这根本做不到。
>> 讲到这儿,相信一些朋友自己都
>> 能做分析了,知道是全能自恋的问题。期待时时刻刻都能做到100分是全能自恋,当做不到时,就有了全能暴怒,并表现出无情的挑剔、批评乃至毁灭欲。
>> 哪怕是为了修炼自己的心,人也需要跳进现实世界。当你能构建越来越多的深度关系时,你会发现,你好像越来越喜欢他人和世界,也越来越喜欢你自己,这是因为你的内在心灵和外在现实,一同被照亮了。
2024/4/24 发表想法
武老师给了很多结论,却不清楚这些理论的原理来源,我们仅能根据自身经验判断有些结论应该是正确的,但是主观感觉真的靠谱吗?如果有理性分析原理的过程就更好了。
>> 当你和一个人能建立起深度关系,你会发现这个关系模式已经深入你的心灵,你和其他人、其他客体乃至整个世界的关系,就都改变了
>> 当你和一个人能建立起深度关系,你会发现这个关系模式已经深入你的心灵,你和其他人、其他客体乃至整个世界的关系,就都改变了
>> 仅在头脑层面努力吸收知识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强大,相反,人要深入体验。实际上,哪怕是在理论物理这样的领域内,爱因斯坦也不是只靠思考而变得如此强大的,他是拿出本心在感知、认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