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个带有竞赛性质的课程中,发现有一位同学在失败之后,满脸愤怒、充满情绪的不愿意再参加竞赛。因为人数众多,为了照顾课程的顺利进行,当时也无法深入去了解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到课后分享时,这名学员甚至坐在圆圈外围也不愿跟大家一起分享,请该单位的主管去处理,也不见成效,气氛非常的尴尬与紧绷。
于是我请我的工作伙伴,技巧的请他到外面聊聊,经过大约二十分钟之后,回到教室时,这位同学脸部肌肉已经比较缓和,而且愿意跟大家互动了。在中午用餐时,我就问了一下前往处理的伙伴,了解一下处理的经过。谈完之后,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这位同学非常气愤地表达,竞赛时,明显是他赢的,但是对手单位的人多又团结,因此集中把票投给了对手,所以他就输了。心中虽然不服,但还是参加了第二次的竞赛,想不到第二次更夸张,对手跟他的差距更大,但是因为投票者私心作祟的关系,他又输了。所以心中觉得太黑暗了、太不公平了,这种比赛根本不公平且无意义,所以才会这么生气。讲完之后,心情好多了,而且老师愿意听他说,且没有认为他是无理取闹、闹情绪,也让他心里舒坦了不少。
晚上最后一堂课,是充满感恩的「黄金缎带」环节,这位同学面带微笑的跑来给我的伙伴和我绑缎带,用行动来表达这件不愉快的事情已经处理好了、已经过去了。
然而回想事情的经过时,我是误会他的,我主观的认为他不敢面对挑战、无法承受竞赛的压力,而选择逃避。因此虽然没有责备他,但是心里对他其实是有情绪的。
当听完了事情发生的原委与经过之后,想想这件事情要是发生在我的身上,我也会同样的生气。想到这里,真是捏了一把冷汗,差点就误会、冤枉了一个很棒的学生。还好有去了解、去询问,才得以知道事情的真相,避免了一场可能的伤害。
没有「核对」的「解读」就仅仅只是个猜测而已,千万不要自以为是的主观认定自己的「解读」都是对的。如此一来,才能够客观公正地找出事实的真相,避免以错误的解读去误解他人,最后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与伤害。
周明達 140411高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