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画了关于屁股的思维图,正好周三下午的课,有一位妈妈和我们一起上了这个课。上完我问她有什么感受,她的反馈是:一是这个课看着简单,其实不容易;二是思考的过程比结果重要,最后的画面是否好看已经不重要了。
我很开心她有这样的反馈,因为这也是我课程设计时候的思路。
提取信息的“听”
我们上课要听老师讲,开会要听同事说,绘本要听妈妈读,所以会不会听,能不能抓关键信息听,就显得特别重要。
很多妈妈和我说,我们家孩子回来做作业特别慢,怎么办?
除去习惯不好的地方,还有一个原因就可能是在“听”这个环节。
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听了前面没听到后面,听了这个没听到那个,所以上课时候“听力”不太好的孩子一般要讲2-3遍才能明白你讲的是什么意思,可是通常,老师上课信息量很大,进度也快,每天拉下一点点,一学期下来拉下的就不止一点点那么少了,做作业慢慢的就磨叽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不理解,所以“卡”住了。
听明白了才能加深理解
要是没有听清楚有效信息是哪些,就不会明白老师讲了什么,主要要表达什么,重点信息是什么,那么同样一节课下来,我们很容易就“丢失”了很多信息。
有些孩子专注力不好,也有一部分是卡在了听这部分,因为他们听得很乱,脑子里没有思路,所以老师提问也好,互动也好,参与度不高。老师的要求也没听明白就做,结果一般不佳。
听的练习要有反馈
有些孩子来画画,我都觉得还不错,一旦开始加入思维内容后,孩子就“变了”。
从画面就很容易看见他们是否理解,是否已经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以前的好孩子一节课下来“云里雾里”的,画的画也没达到要求。
所以只听绘本并不等于好的理解力!
孩子只听,但是到底听到了哪些,没有反馈,你也不知道是不是呢?
对于“听”力较弱的孩子,读绘本需要加强反馈部分,这样你才能明白到底哪些地方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