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爱,不能等待
如果要问这世上“谁最爱你”,可能很多的答案都是“我妈”。
看过一个公益广告,一个在外地工作的女孩计算自己能够陪伴父母的时间:每年过年回家待5天,再除去睡觉、同学聚会等,就算每天平均8个小时能和父母在一起,5天也只有40个小时,父母60岁,假如能活到80岁,在一起的时间也不过是800个小时,33.33天。
80后的我们都慢慢成家立业,最爱我们的母亲也慢慢老去。如果说在过去的2017年自己有什么大的改变,最大的变化可能就是升级为人父了。只到有了女儿,才深刻体会到母亲养儿的艰辛和付出的伟大。这种付出不是扫地做饭,更多是一种从发自内心的对孩子未来的担心,担心她的健康,担心她今后会怎么样,真是操碎了心。
从小基本都是被表扬的好学生,等到上了中学,就已经开始住校读书,跟母亲相见只能在周末和假期。现在回想起母亲对我的教育印象都不是很深,我只是明白,母亲很爱我,她也希望我今后有出息,能过上她理想中那种“坐在办公室,风吹不到,雨打不到”的生活。与现在父母对孩子动辄上名校、出国的要求相比,母亲对我的成长是宽容的,我自己也感觉到很轻松。学习上的事,也基本不用母亲操心,但她教给我很多做人的简单道理,她会要求我见到熟人要打招呼问好,在大人动筷子吃饭前不能先吃等诸如之类的,而她自己就是这样做的。母爱是最无私的,你可能跟她怄气,但到了吃饭的点,香喷喷的饭菜还是会按时给你准备好。记忆中有几次跟母亲生气都是因为有点好吃的让她吃,她总是不吃,非要留给我们,有的时间长了就放坏了,现在还是如此,但我却没有了生气的念头。在过去的30多年中,已经习惯了母亲在身边的日子,到自己读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才开始适应自己独自生活。我从来没有想过,假如母亲不在了,我会怎样?老天爷在2012年给我补了这一课。
我们可能从来没有想过,假如失去母亲,我们的世界将会怎样?在2012年,我经历过差点失去母亲的过程。那个时候的我,正在准备下到县里挂职。突然有一天,接到家里七舅的电话。他问我,“最近忙不忙,如果不忙的话就回来看看,”我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我问,“有什么事吗?”七舅说,“你妈妈出了车祸,现在正在医院抢救,你有时间就回来一下”,听到这句话,我的脑海里一片空白,顿时感觉整个天都塌了下来。我第一念头就是赶快买票,我要回去。回到老家后,看到躺在病床上身体虚弱的母亲,我,作为一个20多岁的青年人却感到一种生生的无助感,这个时候,我才能真切感受到,母亲对于我,对于这个家庭有多大的意义。后来知道,母亲是在上班的过程中,被一辆面包车撞伤的,幸亏送医及时,才保住了一条命。陪了几天,看母亲恢复情况还好,挂职那边还要开会,我又匆匆回到学校,但那个时候,我就想好了,一毕业就要把母亲接到身边来。以后多次跟母亲讲让她过来,她都不愿意,害怕不习惯。直到去年,有了女儿,母亲就痛痛快快地搬过来了。也许,她早就在等待这一天,只是年轻的我们不懂这一点。我们都只想着忙着自己事业,不急着结婚,不急着要孩子,这时候我才明白,古人诚不欺我们,“百善孝为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我们80后,母亲都已经50多岁了,以前说年老或死亡,听得都是别人的故事,我们现在正在体会,曾经雷厉风行的母亲也开始在我们面前小心翼翼,我们还没有完全长大,母亲却老了。“子欲养而亲不待”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痛苦和遗憾。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母亲能健健康康,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希望她辛苦一辈子能多享享福。
母亲节,多陪陪母亲,就是最大的祝福,妈妈,这辈子让您辛苦了,如有来世,我们还做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