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效应,作为管理学上的一个经典隐喻故事,其升华的典型意义在于:任何一个个体,都容易在外界的温水效应攻击下淘汰出局,并由此引申来责难那些没有忧患意识或者甘于在温水中死去的个体。
然而,事实果然就只是如此么?我看未必。同一只青蛙,在两个不同的环境下,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不可否认有青蛙自身意识和努力的因素在内,但整个事件却绝非仅限于此。一直以来,我们似乎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了青蛙身上,而忽略了锅和水本身的改变,或者说,我们把过多的要求,强加在了企业和员工身上,而忽略了企业外在环境和企业内部氛围本身。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李斯和仓鼠的故事。李斯在上蔡为一小吏时,发现同为老鼠,待遇却大大不同。厕所中的老鼠又脏又臭,每天吃脏东西,见到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到惊吓。而粮仓中的老鼠,日子就过得舒服多了,它们吃的是囤积的粮食,住在大屋子里,不怕风雨,也不用担心人或狗的惊扰,所以长得又肥又大。李斯由老鼠及人,慨叹道:“人之贤与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意思是说,一个人有出息没没出息,过得好还是不好,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所以,李斯毅然离开上蔡,踏上了其步向秦帝国丞相这一权力巅峰的征途。
所谓“桔生淮南为桔,生淮北则为枳”也正是这个道理。同样是桔子,其内在的遗传物质原本相同,本应得出相同的结果,但由于环境的不同,其外在的表现和成长截然相反。我相信,为枳的那个桔也曾有过梦想和奋斗,有过忧患意识,不安现状,想要改变,想要成为真正的桔,但它失败了,而之所以如此,根源仅仅在于我们为其提供的成长环境不同而已。
再看实验中的青蛙的两种命运。其实很大程度上,他的命运并非它自己决定的,而是实验人员所营造的环境差异造成的。我们可以要求青蛙必须有忧患意识,但我们是否想过,自己为青蛙营造的环境是什么呢?在我们要求员工必须要有忧患意识,而不能死于温水效应时,我们是否反思过企业本身的环境影响呢?企业营造的制度环境、文化价值氛围,到底是一锅催人上进的沸水还是一锅让人慢慢死去的温水?如果一个企业本身的文化和氛围就形如一锅温水,那么,再有忧患意识的员工进来,也会逐步被企业长年沉淀下来的温水环境同化,被这个企业集体氛围的惰性同化,最终要么默默死去,要么从温水锅中跳出,离开这个企业。我相信,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或许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