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中的时候,全校最牛的两个物理老师刚好带我们那一届,一个是退休后反聘回来的,简称A老师,一个是我们那一届的年级主任,简称B老师。两个老师教学风格,截然相反。A老师上课时只带一本书,板书几乎不写,而且对学生的要求是这堂课学习的知识最好课上弄懂,下一堂课一定会提问三个人,如果答不上来,那就陪着他在讲台上;B老师上课也带一本书,但板书写的满满的,恨不得一丁点细节都到写上,鼓励学生将板书抄下来,后续慢慢看。
我有幸经历了两个老师,高一跟着A老师学习,高二重新分班跟着B老师学习。既然一个是返聘,一个是年级主任,那么教学质量肯定是杠杠的。但是对于我来说老师的先后顺序却是意义重大。不是因为老师的恩情或是环境因素,只是我更加适和A老师的教学风格。
记得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开始复习的时候,A老师给大家说,把教材知识点过一遍,把配套的练习册的每个题都弄懂,不要再买什么其他参考书啥的,也不用过多的去看,不会的可以问我,但不接受上来就一句“这道题怎么做”,问问题一定是你思考过了,那一点不懂了,我才帮你解答。当时大家都觉得老师嘛,到最后肯定是怎么都会解答的,结果类似基础问题,A老师就只会回答“多少页,某个方面的概念”。那会的我脸皮薄,怕陪老师站讲台,而且还穷,基本没钱买参考书,就完全按照老师的节奏走。结果那个期末的物理成绩考了满分,让我在文理分科的时候毫不犹豫的选了理科,更大的好处是那一次物理满分的全年级有三个,但那次的年级物理成绩均分很低,在理科重新分班时我进了那一届理科重点培养班。
高中后面两年都有B老师担任物理老师,他满满的板书,你只要看黑板就知道这节课讲的内容,甚至每一个细节。但我的强项逐渐消失了,不是老师讲的不好,而是这种所有东西都给你,不需要思考的方式,让我很难受,因为如果答案摆在面前或马上就回呈现,我的大脑就会偷懒,我去克服这种偷懒会消耗很大的精力。所以后面两年的物理学习过程很崩溃,因为这是不适合我的。
现在自媒体发展火爆,线上免费付费的一抓一大把,每个方向,每个学科基本都有很多人在做,优秀的很多,而且时间灵活便于掌握。但大学同学还是花大价钱的报的线下的课程,好多人觉得有那钱都可以报好多线上课程了。她说:我没有那么强的自制力和关注力,如果在电脑或手机上听课,我内心深处不会觉得我在上课,而且在家里太放松了,线下课程会让我有一种参与感,吸收也会更快一点。相比较之下我还是更适合上线下课程。
鞋适不合适脚知道。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想跟上潮流,跟上大部队。大家买YSL我也买;大家穿兔子鞋,我也穿;大家买哪个品牌面膜,我也买……却经常忘了想一想这是不是适合自己的,然后买回来的的一次没穿过送人了,面膜放过期了或是自己过敏了等等。
从现在开始,学着找属于适合自己东西,按着适合自己的方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