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随意翻阅网页,浏览新闻时,看到了一篇关于“得到”的新闻,自认为是“得到”也是罗辑思维忠实粉丝的我,迫不及待的点开这篇文章,标题是一串醒目的大字:“得到”APP上线半年狂赚一个亿,紧接着配上了一张标志性的罗胖大脸照。看到这里我不禁在心里狂赞了一句:这个安徽胖大叔真是牛,卖知识卖了一个亿,真是太酷了!在我看来,这个看似笑起来有点猥琐的中年大叔,是真的厉害,他总是可以做出一些惊人的举动,一般人难以想到的点子,他却能够将其落地,并且真的做出来,这相当有难度。
从最开始的央视辞职创业,到在互联网上卖书,从投资第一网红PaPi酱,再到天价广告招标。罗胖和罗辑思维一度在互联网上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那段时间,罗胖表现的比较高调。但与之相反的,今年5月28号罗辑思维旗下的知识类付费网络平台“得到”悄然上线。时至今日,“得到”上线半年的时间,已经在网络上疯狂营收了一个亿。这一次罗胖好似真正抓住了机会,成为这个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接着读到这篇文章后面的内容时,让我感到有些意外。作者并没有像我所想的那般为之称赞,而是带着有些批判的语气评价“得到”利用了人性的弱点在网上狂揽大赚。文中提到了一个很时髦的词汇,叫做“能力的幻觉”,原文叫做“illusion of competence”。紧接着作者解释道:
当我们在买书的时候,以为买了就有知识了。我们心急火燎的读完之后,以为就成为自己的了。同样的道理,当我们订阅了专栏知识后,其实是缓解了我们一部分的焦虑,害怕落后于别人,害怕漏掉新知识。我们买了不看,但是焦虑却被治愈了。就跟我们买书一样,我们读书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我们买书的速度,但还是乐在其中,自我安慰。这是瘾,同样也是人性的弱点。而“得到”就是利用了人性的这一弱点,将知识浓缩 、精简 、打折出售,从而做到了低价多销取得了成功。
读到这里时,我深有感触。文中所说的这种现象,讲的就是我啊。现在我的“得到”应用里就躺着不下100本音频加文本的图书,专栏也订阅了两个。专栏里面的文章每天都会更新,但自己只是偶尔翻阅,尽管这样,当在“得到”商城里看到自己需要的知识时还是会购买,或者先添加进购物车。我们不断的买书 、然后快速的翻阅,但却从来不停下来去静心思考 、总结,所以到头来发现,我已经“读”了很多本书了啊,但为什么一直没有多少长进。越想越困惑,以至于有段时间我把“得到”从手机里卸载了。
当读完作者前面那段话之后我恍然大悟,我们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而且科技飞速发展,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迭代,漫无目的的生活使我们很恐慌 、焦虑,我们担心落后于别人,更担心被这个时代所淘汰。所以我们不断的买书,但却总是把书看一遍就扔到一边。长时间下来,我们个人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提升。但当我们买书时,内心的焦虑却被治愈了。当我们不断的去买书时,我们内心的焦虑不断的产生,又不断的被治愈。慢慢的,这使我们产生了“能力的幻觉”:我已经读过很多本书了,别人肯定没我读的多。
想到这里让我不禁有些感叹人性的可怕。但我却并不赞成作者对于罗胖以及“得到”的态度。因为在我看来,人性的弱点是每个人生下来就具备的,不能说“得到”是在利用人性的弱点来赚钱。而且人懒惰 、拖延的天性是可以克服的。每个人的大脑都装着一头大象和一个骑象人。大象代表着大脑控制感性的部分,而骑象人则代表着理性的部分。人的大脑更倾向于消耗更少的能量使人感觉到很舒适,所以每个人都更喜欢躺在床上玩手机,而不喜欢去到户外做运动,因为运动太消耗体力。当我们大脑里的大象在作怪时,我们应当及时的发挥骑象人的作用,鞭策大象不断前进。因此懒惰和焦虑是可以通过努力去克服的。我们没有进步,不能怪我们从书店买来的书没有用,更不能怪到老板头上。只是因为我们方法不对,不够努力罢了。
下面想说一说我与“得到”的相识。记得在“得到”上线之前,我在优酷的视频推荐上看到了一期推荐的罗辑思维节目。标题对我来说很有诱惑力,是讲一本追女孩的书。点进去之后,原来是一个中年大叔在侃侃而谈,帮你一一解读书中的细节,然后告诉你怎样去追你喜欢的女孩。罗胖的相貌无奇,偶尔一笑间还有些中年猥琐大叔的味道,但讲起故事却很有一套。罗老师讲课思路清晰 、逻辑性很强,但却很接地气。往往在你不经意间就会抛出一个常人意想不到的独特见解,这很吸引我。慢慢的开始关注罗辑思维的其他节目,同时也开始进一步了解罗振宇这个人。
初看罗老师的履历让我感到有些惊讶,这个中年大叔原来是自己的安徽老乡,而且他在创办罗辑思维之前是在中央电视台工作。让人意外的是罗老师放弃了这份多少人挤破头想要得到的金领工作,而是在人到中年时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离开。在我现在的眼界看来,这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创业绝非是一件易事。之后关注了罗辑思维的公众号,了解到罗老师会坚持每天早上6:30在公众号里发一段60秒的语音和一篇文章,慢慢的开始理解罗老师“死磕自己,愉悦大家”的口号。种种这些都需要坚强的信念和毅力去支撑,从罗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精神。
在“得到”还没上线时,我一直不理解罗辑思维的盈利模式,难道除了买书就只能靠罗辑思维的视频点击量来赚取流量费吗?为此我很困惑,而且罗辑思维商城里卖的书价格确实不便宜,对于我这种穷学生来说,购买力真的很有限。“得到”上线之后,我第一时间注册并成为最早的一批用户。那时还没有得到专栏,应用首页的版面看起来还没有那么简洁舒适,内容更没有现在那么充实,更新也不是很快,我也只是偶尔点进去浏览。所以“得到”在上线初期并不是那么受欢迎。之后他们也做很多改进和尝试:有得到金句,每日一读,阅后即焚版块。但这些都只是一些尝试,没有取到很好的效果,随后也就被删去不用了。
直到“得到”专栏上线后,各行各业的牛人陆续入驻。有我个人很喜欢的李笑来、樊登 、吴军老师,还有吴伯凡 、李翔 、李雪枫 、古典等十五位大牛,在得到相继开设了专栏。每个专栏的订阅费是199元一年。算下来我们只需要每天花不到一元钱就能跟这些成功人士对话,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不断接触新知识 、新观点,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了。所以“得到专栏”的订阅人数迅速上升,也给“得到”带来了很丰厚的收入。
昨晚看到一组关于罗辑思维的“得到”的数据:数据表示从今年5月28日“得到”上线,陆续推出了共15个专栏产品,截止12月3日,189天的时间,订阅专栏产品营收突破1个亿,订阅数量近80万份【包括1元/年《罗辑思维》29万份】,平均每天收入53万。 从这个角度看,“得到专栏”给这些知识达人们提供了将知识变现的平台,同时“得到”也会因此吸引来更多的消费者,真的可以说是双赢。
“得到”里面的许多专栏通过试读后,对我都很有吸引力。但对于学生时代的我来说,并没有那么多可支配资金,我只选择了最感兴趣的两个专栏订阅。同时每天都可以只花一分钱在“得到”商城里买到一个付费产品,也根据自己的喜欢和需要购买了一部分音频和电子书产品,这些对我个人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仔细想来,“得到”连我这种穷学生都能照顾到,是真正做到了对用户的包容,从这个角度去想,“得到”能够成功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