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极少去烫拉染头发的人,频率少到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一共只染过一次、烫过一次。美发经历的匮乏,让我很难懂美发的某些规则,这让我在上周的美发中发生了极大的不愉快,而且短期内不可逆的结果。
走进大众点评本区排名第一的美发店时,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期待着我预计的理想发型。即便当我第一次告知发型师,我想做红棕色羊毛卷时,发型师以显老和土气为由否决了我,我也依然在期待发型师可以推荐的理想发型。抱着厚厚的册子,终于选择了一个,对发型师坚定地说:我想要这个。发型师思考了一下,可能不太好看。我说,没关系,我自己选的,做出来不好看也不是你的问题。发型师再看了一会儿,似乎在研究,最后终于站起来,开始了我的美发之旅。
我的大脑一直停留在我所青睐的发型图片上,头脑中兴奋地想象着我也即将拥有的兴奋。每一缕头发的掉落,从来没有像这次这样没有遗憾,似乎每一次掉落,发型师每一次换剪刀,我都离自己期待的美近了一大步。
终于,到了理发的最后一步。在我的期待中,发型师来了一句:我还是觉得你不适合烫头发,就这样吧,染个色就好了。
一脸懵的我,只能“啊”。随着被带去洗头,然后染发,然后吹干。戴上眼镜,看着镜中的自己,更是一脸懵。我确定,这不是我想要的发型,也不是我要求的发型。勉强自己维持基本礼仪地结账,内心却是黄河落九天的失落和愤怒。
然而,发型和颜色在短期内,出于健康的考虑,都是不可逆的结果。除了说服自己接受,只能总结血泪教训力争下次避免。
首先,最重要的是能否在同一个频道上沟通,做到互相情感上的理解最重要。当我有明确的发型模板,而且完全接受此发型带来的结果,而发型师却犹疑时,我应该换一个时间再美发,或者换发型师,而不是心里有疑问,却寄希望于好运气。
其次,沟通是双向的交流和反馈,不是一厢情愿。如何确保是双向,而不是单向,只能在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反馈,并及时根据反馈调整或者止损。我在理发师不停剪短的时候,就应该叫停确认我们两人心中对最后发型的理解是否一致,而不是臆想,发型师一定会听我的。
最后,满足心理期待,比事实期待更为重要。一个理性而固执的消费者,诉求明确,风险评估合适,即便是更专业的建议和结果,也未必会得到认同。只有同频道沟通,获得双方的反馈和确认,寻求理解和支持,至少服务过程会是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