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的阅读中,总有那么一篇短文,一句话,触动心灵最柔弱的地带,是感同身受的欢心,是情不自禁的泪流。朱自清的《背影》恰恰就是我的共鸣体,每一次泪眼模糊中,父亲的背影渐渐清晰。
第一次阅读朱自清的《背影》是在中学时代的语文课本中,为了应付老师要求的背诵,我着实下了一番功夫。老师在黑板面前声情并茂,口若悬河,“通过父亲的背影,表达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儿子通过背影对父亲的歌颂,父子间的相爱相怜,浓浓的情亲。”我在课桌前昏昏欲睡,味如嚼蜡,一个背影,朱自清怎么能有那么多联想呢?
属于我的背影就在眼前,却视而不见。
升入中学就要到8公里以外的乡中学就读,父亲是这所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也变成了我的专属“车夫”,每天父亲骑着自行车载着我,往返在学校和家之间,风雨无阻,我们一起上学,一起回家。初四的时候,面对升学压力,学校要求所有同学住校,父亲又变成了我的“通讯员”,每天带来母亲烹饪的饭菜,带来家的味道。一起搭伴的“饭友”每次看到父亲手里的饭盒,欢呼雀跃,眼睛发光。父亲手里的饭盒,一头系着母亲,一头系着我。
父亲载着我,每天迎着太阳从家里出发,首先要走大约500米的村路,坎坎坷坷,低洼不平,尤其是雨天过后,泥泞不堪,街道的中间宛若一条潺潺的溪流,左邻右舍的鸭子成群结队的在此嬉戏,堪比春运期间的购票大厅,熙熙攘攘。它们一会儿用嘴巴在小溪中觅食,一会儿又或喜或悲仰天长啸,嘎嘎声聚成一片。父亲要顺利绕开这些鸭子,既不能碾压,又不能耽误我们上学的时间。我坐在车座后面,大声的吓唬那些挡路的鸭子,有时候手里还会提前捡来几块小石头,像那些胆大妄为的鸭子丢去,受到惊吓的鸭子,扑棱棱向四处逃窜,嘎嘎声响彻整条街道。
假如是大雨天气,街道变得更加糟糕,路边的土堆,家禽粪堆部分被冲到了街道的中央,形成了大片的淤泥,父亲不得不穿着雨靴,推着自行车走在泥和家禽粪结合的污物中。我依然坐在自行车后面,父亲的双手紧紧的攥着自行车把,手背的青筋高耸突兀,经过雨水的冲刷,惨白的手背犹如一条条河床。为了保持自行车的中心不偏移,父亲的双臂绷得紧紧的,好像两条屹立不倒的桥墩,任凭风再狂,雨再大,载着我,一直向前,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决不让我的女儿跌倒在地,不沾上那些令人作呕的污物。
村头有一座桥,父亲会在这里将鞋子的污物冲洗干净,看着父亲蹲在河边的身影,眼泪和着雨水划过脸庞,情不自禁。
国道相比村道要好上很多,虽然没有现在的柏油马路平坦,至少可以一路畅行。坐在父亲的背后,双手环绕在他的腰间,父亲瘦瘦的,没有一点小肚腩,轻轻的将脸贴在父亲的后背上,每当自行车颠簸的时刻,脸就会被脊柱骨隔得有一丝生疼。
在这条熟悉的路上,有几处上坡的地方,最初的时候,每到一处,只感觉父亲的身体左一下,右一下的来回摇摆,头努力的向前伸,整个后背弯曲成一座拱桥,我依然坐在父亲的身后,泰然自若。后来我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到此处就会推着自行车走。我也主动的跳下自行车,不顾父亲的劝阻,说“你自己骑吧,我要跑着,坐的腿都麻了”。有时候父亲会和我一起走,我们聊学习,聊家里的家禽和果园,聊以后想上什么样的大学。有时候父亲会故意骑的更快一些,喊我来追,不服输的我,卯足了劲,一路狂奔。
比起冬季的寒冷,我更讨厌春秋季节的大风,这样父亲蹬自行车就要更加的用力,我躲在父亲的背后,看着可恶的大风将父亲的衣服鼓起,狠狠的,拼命的向后撕拽,挑衅着父亲的好脾气,互相暗自较量着内力。父亲将全身的力气,集中到脚掌,蹬着自行车一圈又一圈,持久而坚韧。慢慢的,父亲的后背就会愈加的潮湿温热,透过藏蓝色的夹克衫,散发出熟悉的味道,浸染在我的四周,这就是父亲的味道。
这条求知的上学路,每天往返16公里,我和父亲相伴而行三年,四季轮回中,路边的一草一木窃听我和父亲的一言一语,是循循善诱的教诲,是任性的一娇一嗔。
2016年10月,年近花甲的父亲骑着自行车,载着儿子在操场玩耍,熟悉的场景,熟悉的背影。20多年前的父女变成了今天的祖孙,儿子的双手紧紧搂在父亲腰间,洒下一路的欢笑,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和父亲的上学路历历在目,宛若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