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内卷化 年轻人自嘲下的无奈

内卷化,年轻人频繁地用这个词解释很多现象,或者说,把我们看到的很多现象都归为“内卷”。

01 内卷化与职场内卷化

内卷化,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内卷化现象由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在其著作《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中提出。吉尔茨发现,农民在人口压力下会不断增加水稻种植的劳动投入,以边际报酬递减为代价进行不计效率的生产,从而形成“没有发展的增长”即内卷化现象。

职场内卷化,总结来即长期从事一项工作,并且保持一定层面,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内卷化让人在一个层面无休止的重复、纠缠、内耗,没有突破的增长也没有循序渐进的积累,陷入在恶性循环之中,这是职场最糟糕的状态。要想实现晋级,就必须跳出内卷化。


02 职场年轻人的无奈

清北的硕士博士毕业后去中学甚至小学教书了,或者去了某地的街道办工作了,这种新闻这两年隔三差五就会曝出几例来。人们说这是因为毕业生太多,竞争太激烈,使得高级人才向下“内卷”,争抢普通的工作岗位,这样一层层压下来,底层就“卷”得更厉害了。

“公务员考试应该取消35岁年龄限制”这一话题在今年两会被人大代表提出后立即引爆网络瞬间冲上热搜。其实不光公务员考试,在职场上,这几年35岁以上的中年人也是最容易失业的群体,失业后又很难就业,这些中年人要么长期失业,要么被生活逼着去“创业”。人们说这是因为年轻人太多,竞争太激烈,工作机会“内卷”所致。因为企业有大批二十出头很听话还愿意免费加班的年轻人用,为什么要用家事缠身的中年人呢?

某互联网公司员工加班后猝死的新闻在年初引起很大的轰动,而马爸爸在某次演讲中提到年轻人就是应该“996”甚至“007”式工作,引得网友口诛笔伐。但是虽然在网络世界里大家畅所欲言,但是在面对现实的时候,却不得不屈服于现实。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的公司流行“996”,以前从不“996”的单位,现在也纷纷“996”了,员工变得更忙更累了,工作任务重,上班时间长,可是由于同质化的公司越来越多,导致员工压力越来越大,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拿着同样微薄的收入,过着重复不停地生活,没有任何变化,任何改观,这就是典型的“内卷”。


03 为什么大部分人都跳不出内卷

援引《专访|人类学家项飙谈内卷:一种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竞争》里的部分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拼尽全力,以使自己在社会上获取少量竞争优势,挤占他人的生存空间,同时造成精神内耗和浪费。 并且这种高度一体化的竞争没有退出机制,我们的竞争不允许失败和退出。 如果你在职场不高兴,你去干点别的,开个面馆不行吗?不可以,大家一定要挤在一个道上。全国人民朝着一个目标去,要多赚钱,买一百多平的房子,要买车,一定要成家等等。大家高度一体化。 你不仅是在钱上少一点,物质生活上差一点,而且你一定要在道德上低头,一定要去承认你是没有什么用的,是失败的。 如果你不承认失败,而是悄然走开退出竞争,不允许的,会有很多指责。 今天的内卷是一个陀螺式的死循环,我们要不断抽打自己,让自己就这么空转,每天不断地自己动员自己。人们可以在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识别出内卷,可以说是从幼儿园一路“卷”到职场、连婚恋也可以“卷到天上去”。在中国,大家面临的压力不仅是说你要往上走,而且不允许你往下走。 最近一位读了研究生的同学告诉我,他去麦当劳应聘,麦当劳看了他的学历之后,第一句话就问你有没有考虑你父母怎么想。 这句话是问得很重的,不是说你这个书都白读了,学费都白交了,直接是牵涉到情感问题和道德问题,好像是一种背叛。 就是说你要把自己的社会阶层往下走,在道德意义上是背叛,到了这个程度。”


04 如何摆脱职场内卷化

——进击的“斜杠青年”

今天在微博上认识一个江西赣州的朋友,已在某县市场监管部门任职两年,本应按部就班的朝九晚五,但是不甘于平凡,或者说,是被职场内卷化吓怕了(自述为“社会已经这么卷了,不努力不行啊”),2020年通过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今年又报考了CPA的会计经济法和税法,同时准备明年的遴选考试。通过和这位朋友的聊天,发现虽然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最后让大多数有理想的青年怅惘,于是许多白领提出了“逃离北上广”的口号,很简单,高额房价,高标准消费,高生活成本,高生活节奏,早已让许多人不堪重负。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去做些什么,哪怕只是一点点改变,努力成为一名斜杠青年。

在这个“只有懒死没有穷死的”的社会,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为自己工作的斜杠青年。

那么如何成为一个斜杠青年呢?

第一、要想成为一个斜杠青年,必须要做一个优秀的单杠青年。所以,先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连一件事都做不好,休想兼顾两件甚至多件事。不仅仅要做好本职工作,你还要又快有好的做好本职工作,这样你才会有多余时间做其他事、学习其他技能。

第二、要想成为一个斜杠青年,必须不能懒!懒是一种病!得治!要想成为一个斜杠青年,你必须比别人勤奋、比别人更加努力。做斜杠青年意味着你要比别人做更多的工作,这就要求你必须要勤奋。要想有回报,必须得有付出。

第三、要想成为一个斜杠青年,必须不抛弃、不放弃!万事开头难,想要在一个领域有所建树,你必须顶住开头难的压力。所以你不能中途放弃,当然这是在选择正确的前提下,一旦放弃前功尽弃。成功的道路往往是不拥挤的,因为很多人中途就放弃了。

第四、要想成为一个斜杠青年,必须选择正确的领域,选择适合自己现状的领域,明确自己的目标。时代的变化让青年有了更多机会将内心的迷茫与纠结通过一次次选择进行外化,从‘只能想想’到可以付诸实践这是一种进步。但不论何种时代,做的代价都会远大于想的成本。

作为年轻人,大胆尝试甚至是“好高骛远”都未尝不可,不触及自己的“天花板”怎能知道自己的极限。因此如何选择没有标准,但选择之后应如何去做却早有公论,便是“脚踏实地”。简单来说,不要左顾右盼,在你的路上前行,看着你的前方,每每迈进一步,都应给自己掌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242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48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3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0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8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9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6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49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0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05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67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0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5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50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