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现代文学什么都没听进去,花了两节课看完了《金锁记》,张爱玲很有名的作品。
这是一篇不算书评的书评,阁下请随便看看。
关于张爱玲本身,争议颇多,她的才气,她的情感史和成长经历,她的淡漠,她的刻薄,她的苍凉,到处都不缺人来褒扬或诟病。我是喜欢张爱玲笔下那种一针见血的描写的,喜欢她对细节那准确而形象的感受,还有对人物入木三分的刻画,她的才气毋庸置疑。
“作家死了”是罗兰巴特提出的一个文学理论,意思是说作品的诞生意味着作家的死亡,那撇开张爱玲,我们只谈《金锁记》。
故事的背景,在老上海。那穿着旗袍裹着三寸金莲的幽深娴静的闺秀 ,那表面光鲜实际已经腐朽的的大家族,那些精致的法兰绒绣球床帘,那轮三十年前模糊湿润的圆月,都给这个故事蒙上了一层久远而凄凉的色彩。
开始的时候,故事由两个丫鬟的夜晚絮语开始,新来的三奶奶带的陪嫁丫鬟对姜府,对二奶奶的猜测和揣度,二奶奶丫鬟对二奶奶的看不起,言语之间颇有些《红楼梦》的味道。从两个丫鬟的对话里,我们也看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家族,也看到那个主人公七巧一个隐约的侧影。
姜府是一个世家贵族,人口众多,刚刚举家从北京迁往上海。从举家搬迁,大抵这个家族已经开始走向没落。家里地位最高的是老太太,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三娶的都是名门闺秀,老二从一出生就患有骨痨,终生躺在床上,差不多是个废人了,没有办法只能娶了出身市井的七巧,本来想做姨太太,最后还是扶了正。
主人公七巧,家里是开麻油店的,哥嫂贪图姜家的彩礼把她嫁给了病秧子姜家老二。从丫鬟的对话中可以看成,姜家虽然是没落的世家大族,但是七巧出身不好,没有世家小姐的教养,为人处事又不够圆滑,处处不讨好,在家里的地位实在很低,连丫鬟都不待见她。
年轻的七巧,想象中应该是圆润年轻健康而有活力的,浑圆光滑的手臂,姣好的面容,麻油店里的西施,年轻泼辣有活力,很多男子喜欢她。
可是偏偏,一个市井出身的女子却阴差阳错进了世家大族,从此被华丽的金锁束缚住,一步一步沦落成一个疯人。
姜府里的人都不待见她,从丫鬟到老太太,一开始她也就是倔强泼辣了些,丈夫如同一个死人,爱情也得不到宣泄,她变得越来越刻薄扭曲,说话毫不顾忌,说话做事没一件得人心的地方。
最后那个年轻的七巧死了,只剩下一个如疯人一般的扭曲的困在金锁里的人。
后来她如愿了,姜家分家了,她守着她的家产带着一双儿女独自生活。七巧的悲剧,延续在她的一双儿女身上。
七巧,她是一个受害者,但是她也是一个施害者,施害她的一双儿女。她没有受过什么教育,那粗俗的言行也影响着她的儿女,她扭曲的心理,对子女的刻薄,伤害了女儿的自尊,她送电女儿上学却逼得女儿无颜再见同学老师,她在新时代给女儿裹脚惹得被所有人耻笑,也不怕影响女儿的婚事。她带着女儿儿子抽鸦片,闺阁小姐日日靠抽鸦片打发日子。女儿被拖成了老姑娘,好不容易遇见一段爱情,却还是夭折在七巧手里。她默许儿子在外面花天酒地乱搞,后来给儿子娶亲了却逼死了儿媳,后来又逼死了儿子的姨太太。
一个瘦小的老太太站在没有光的高大华丽的房子的阴影里,简直就像一个疯人。
七巧的故事还没有结束,长安长白也在继续生活着,但是,这个已经腐朽到骨髓的家,留给他们的也只有一生的不快乐。
七巧也曾梦回到从前,她还年轻的时候,那么多爱慕她的人。可是,这一生,也就锁在金锁里郁郁而终了。她那因她而悲惨不成器的女儿儿子,也不知会有怎样的命运,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绝不会幸福。
我在想,造成他们悲剧的原因是什么?长安长白的悲剧在于他们不贤惠扭曲守旧刻薄的母亲。那七巧的悲剧呢?贪财的哥哥嫂嫂?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封建落魄大家族?还是,她自己?
七巧自进了姜府,对所有人都满腔的怨气,怨恨哥哥嫂嫂贪图钱财把她嫁到姜家,怨恨自己的丈夫是个骨痨,怨恨得不到爱情,怨恨府里的人看不起她,她的怨恨,只能宣泄在刻毒的嘴巴上,宣泄在自己的儿女身上,她一步一步沦落,一步一步心理越来越扭曲。最后宛如一个疯人。
不禁想起《红楼梦》里的李纨,同样是一个封建大家族,她年轻守寡带着自己一个独子,却为人和善,教子有方,在府里虽然没有掌管家族,却还是很受人敬重。培养出的孩子也成器,勤奋好学,最终考取功名,李纨也成了凤冠霞帔的诰命夫人。
这两个人,形成了鲜明对比。七巧过得悲惨,也不敢说李纨过得快乐。但是好歹,是挣了那一口气。活在世上,若是人人都不看起,那再有钱又有何用?
和她们相比,我们这个时代是再幸福不过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自由恋爱,不再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封建礼制。可是我们也有现代人的压力和烦恼,不管怎样,谁生活都不易,不管是面对什么,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待生活,以一个健康的心态来享受生活,发现生活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