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灵生长在一个四线城市。
17岁时的仪灵对未来有很多幻想。她向往车水马龙的城市,她向往周游列国,她的梦想是当一名高级翻译。
但她知道,如果一直生活在家乡,这些永远只能是幻想,就像她的堂姐们一样,一毕业就进工厂打流水线的工作,嫁给一个也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的人,围绕孩子生活,跟婆婆小姑妯娌斗智斗勇,就这么过一辈子。
她很小就知道要改变人生只能靠自己。但是在她老家这个地方,要想改变人生。唯一出路就是读书,通过高考她才能离开,飞向更广阔的世界。
她不是不爱她的家乡,只不过因为是穷人家的孩子,对贫穷已经极度恐惧,她不想走父母的老路,将来让自己的孩子也活在贫穷的阴影下。
所以她拼了命的学习,从高一到高三,她几乎每次考试都是全级第一。真的是用生命在读书,每天早晨5点钟起床背英语单词,无论春夏秋冬。
周末的时候,一帮家里干完农活就抓紧时间学习。过新年,别人都在热热闹闹的放鞭炮,仪灵就一个人闷在房间里算数学题。来例假痛到嘴唇发紫双手发抖也不肯请假,同桌琴琴看到她不停冒冷汗想帮她叫老师让她回宿舍休息,她死活不愿意,一定要写完手里的卷子。
有些人说她傻,但是仪灵只知道唯有每次考完试看到高分的分数才有安全感。
她担心一旦考不好,爸妈就有理由让她休学去打工。
起码学习成绩好是一件挣脸的事,所以父母就没有让她辍学。
高考的时候仪灵考了全镇第一去了上海读书,那些曾经说她傻的人都非常羡慕她能去大城市。
而仪灵心里想的是,父母再也没有理由让她一毕业就出来打工。
去了上海读书仪灵遇到的考验跟多了,她以为跟身边的人站在同个起跑线,她费劲十余年的精力跟他们站在同个大学的门口,可是对他们来说这是个是毫无悬念的结局。
以前在小镇上她只管读书考试,她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拿第一,其他的什么都不管,老师把她当成得意门生,同学们对这种学霸也是崇敬的。
但是在魔都这样的城市,尤其是仪灵所在的大学,比她厉害的人多太多了。就连仪灵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学习成绩在大学里也变得不值一提,因为在大学里,光会读书已经没用了。
新生文艺汇演的时候,宿舍总共4个人,其余三个人都参加了演出,而仪灵发现这么多年来好像除了读书以外什么都不会。
她们都说到了大学读书已经不重要了,读了那么多年书上了大学当然是要尽情的玩回来;
她们说上了大学终于可以不受父母约束,可以打扮自己了;
她们说上大学就是要谈恋爱的,不谈恋爱大学就白读了。
仪灵不否定她们的看法,但是她跟其他人不一样,她立志要考上研究生,并且还跨专业学翻译。
所以大学四年,舍友们周末约会逛街煲电视剧唱K的时候,仪灵一直泡在图书管理。
高中时养成的早起习惯,到了大学也一直保持着。
大学四年她从来没有逃过课,还是像高中一样拼命,寒暑假去当翻译赚学费,并且连续拿了四年的国家奖学金。
她依然只会读书,但是通过读书这件事,她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而且得到了更多实在的技能和从容的心境。
大四那年,身边的同学都在着急投简历找工作的时候,她已经拿到了美国高校的研究生offer,并且是全额奖学金。她一直坚持学英语和翻译,跟外国人交流完全没有问题。5年前周游列国的梦想已经越来越近。
这个时候的她,和5年前那个在家乡备战高考的她已经彻底不一样了。
也许每个人的起跑线都不一样,因为有些人的起跑线就直接是在终点。
但是起点低,不代表永远不可能成功。
年底的时候仪灵回了一趟家,见到了以前高中同桌琴琴。她没想到琴琴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为了带孩子而没有出去工作,只能待在家里,才二十多岁的琴琴看起来比同龄的仪灵老了10岁。
琴琴羡慕的跟仪灵说:“还是你好,去了上海读大学,多自由,不像我,现在就只能围绕着家庭了,那个时候我们都知道读书能改变自己,但是只有你坚持下来了,所以你也就跟我们不一样了。”
仪灵看着同龄的琴琴开始遐想,假如5年前的她没有拼了命的读书考大学,假如她也跟琴琴一样没坚持下来,那么现在琴琴的生活也是仪灵的生活。二十多岁就能预想到接下来几十年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但是人生没有假如,现在的她,就是5年前的她决定的。她从来不信命,命不过是失败者的借口。她只知道,她没有天赋,没有好的家庭背景,如果还不努力,那么谁也帮不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