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初读是在高中时候。那时候,学校门口便是一家新华书店,当时是寄宿生,平常也没什么时间,就在每周六或周日去那里看书,那边没有凳子什么的,每次去都是坐地上捧一本书如痴如醉的读。那时候涉猎很广泛,什么书都有读过。这本书是当时的班主任推荐的,用了好几个周日才读完了它,可能当时心态还不成熟,没什么太大的感觉,就是觉得对黄土高原当时的生活描写的特别实在。
后来,上大学后,在学校的图书馆又借来读,只觉得那个时代的印记太深,让人读起来有一种沉重感。对于自己,我觉得我读书代入感实在太强,读着读着,就会沉进书里的世界,会把主人公的一切都带入到自己身上。
可能与自身的经历有关吧,看着孙少平、孙少安一家的生活,让我有一种无力感,就是对命运的无可抗拒,换句话说,是那个时代的无力感吧。似乎你做再多的努力都是没用的,像在书里说的,他们种地,没有一刻闲下来,但就是吃不饱饭,像孙少平一样的人,每天只能吃着黑馍,甚至连丙菜都吃不起。这样的人家太多,就当时的时代而言,他上的这个学真的太艰难了,如果不看故事的发展,我们就可以想象到,他高中毕业后,也只是回家抬起锄头,继续着他哥一样的生活。当然作者的主旨肯定不会这样的,它是一本现实主义小说,因为在这种环境下的孙少平,因为读的书多了,眼界广了,当然不会屈服于这种命运的安排,所以后续的描写都是他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现实主义的作品,作者是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去感受在大时代的历程中所走道路的曲折性。
我最初所感受到的无力感是那个时代对奋斗者的无视,但是越看到后面发现土地承包责任制对旧时代的中国农民的意义,这就像是在一片黑暗中露出的一点曙光吧。本来的生活就是你做再多祖祖辈辈就这个样子,在这种环境里就多了很多像孙玉亭和贺凤英这样的人,而突然有一天这规矩改了,你干活多你就有饭吃,你不干活你就没饭吃,这样的政策对于这个家庭来说状况才会改善吧。
对于孙少平这个人,田晓霞无疑是他人生路上的导师,带着他睁眼看世界,不再做井底之蛙。毕业时,晓霞对他说“不管怎么样,千万不要放弃读书!我生怕我过几年再回家见到你的时候,你已经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满嘴说的都是吃;肩膀上搭个褡裢,在石圪节街上瞅着买个便宜猪娃;为几根火柴或者一颗鸡蛋,和邻居打的头破血流。牙也不刷,书都扯着糊了粮食屯......”。或许她说的话带有开玩笑的成分,但是说的很对,如果孙少平没有在书中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没有为了人生和命运去斗争,有一天他终会成为这样一种人,这样的他是否还会有对抗困难的不屈精神呢,答案是未知的,正因为田晓霞对他的影响,他的人生才会不同吧。可惜晓霞这么美好的一个女孩最终的结局却是如此,不得不感叹命运的无情。
这本书是作者对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的浓缩,平凡的世界,他们要的不多,只是要一份平淡的生活,而主人公就是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活出了不平凡的人生。很喜欢孙少平这个人物形象,他带给我的正能量太多了,每次遇到困难,就会想到他,想到他的不屈,想到他的坚毅,突然就觉得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如果说晓霞是他的人生导师,那么他就是我的人生导师。
我们无论遇到什么过不去的坎,只要我们有这样的精神存在着,那么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黑暗终将过去,我们一定会迎来光明,这大概是作者对我们传达的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