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要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耕地是国家粮食生产的基础资源,耕地保护到位不到位,直接决定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好坏,而粮食供给的充分不充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因此,严格保护耕地是提高和保护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前提。
但,近些年,在广大农村地区耕地撂荒现象屡见不鲜。耕地本是广大农民养家糊口的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日常养护和使用是保持土地肥力,保证粮食生产的重要途径。一旦土地撂荒,不仅会造成土地质量下降,更加使得粮食生产无法保障,耕地保护也就毫无意义。
造成撂荒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积极性丧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粮食生产投入产出比低。粮食生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大指的不光是农具、化肥、种子等,更主要是农民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管理,这是庞大的时间成本。产出小指的是粮食生产收入低,农民辛辛苦苦一年种地所能得到收入也只能保障基本生活。二是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随着城镇化建设加速,大量的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在村子里的都是老人、小孩,劳动能力不足,造成土地撂荒。三是耕地保护激励不足。虽然各地都出台了种地补助政策,但。每年每亩地几百元的补助相对于一个农户家庭日益增长的支出而言仍是杯水车薪,还不如趁这段时间到外面打工挣的多、挣的快。
要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切实起到耕地保护的作用,就要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首先,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本身的吸引力,让农民在村子里就能享受到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引导广大农村青壮劳动力回流。其次,要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提高粮食生产的投入产出比,改变土地耕种效率低下的局面,把广大农民从繁冗的日常管理中解脱出来,让农民有闲暇时间可以务工获取收入。最后,要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激励体系,立足乡村实际,找准发展定位,让种地者能参与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