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的由来
之前说到周朝有了普世主义文明,但当时的人对这种文明还是懵懂状态,下意识地使用这套价值观来理解世界,形成了一些行为习惯。这些行为习惯被整合为“礼”,是贵族们的战争标准,是君子的行为参照。
但是春秋后期,天下大乱,礼崩乐坏,数百年来习惯成自然的秩序崩溃了。人们赖以理解世界的坐标系没有了,世界的意义丧失了,这种时候,就是思想爆发的时候。
这就催生了诸子百家。
按对待传统的态度分成三类
人们开始寻找新的世界意义,那套习惯成自然的行为传统就成为了思考的基本出发点。诸子百家按照对待传统的态度可以分成三类:
一.坚持传统、二.抛弃传统、三.无所谓。
第一第二种生于中原地区,人口密集,秩序复杂,政治需求大,都有积极入世的目标,以解决实际问题,只是给出了截然相反的方法。第三种生于荆楚地区,地广人稀,有着出世的态度。
这三种态度对应着三个派别,分别是儒家、法家、道家。其他派别都可以看作是这三家的变形。
儒家——克己复礼
《左传》里讲“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祭祀是最高的礼,而巫师就是“礼”的具体操作者和记录者,所以巫师是最好的解说人选,他们逐渐发展成为儒家。而孔子就是巫师传统的集大成者。孔子认为恢复传统的路径就是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种种冲动,按照传统留下来的“礼”来做事,这样就能达到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仁”。
法家——君主意志
法家认为,用古代的政治逻辑,来治理现代的民众是“守株待兔”,是愚蠢的做法。法家提倡以“法”代替“礼”,开创一套新的制度:“法,术,势”,就是以法令,权术,制造对自己有利的局势。
法家儒家的地位
比起儒家,法家在这个时代里更容易得势,因为儒家推崇复“礼”,而“礼”的载体是贵族,诸侯国君主不可能接受这样的做法。而法家的强调建“法”,“法”出自君主意志,官僚是“法”的执行者。
所以孔子、孟子都周游列国,都没有得到过重用,而法家的人能够在各国占据高位,但都不是在本国,因为君主更愿意用在本国没有根基的人,那只有外国来的法家游士了。
道家——无为而治
在出生于荆楚之地的道家看来,世间的那些东西没什么可争的,顺其自然,让世界让百姓自由自主地活动,事情自然就会好了,这就叫“无为而治”。
百家争鸣的思想自由,依赖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竞争,而竞争的终点是大一统,一旦完成了一统,百家争鸣马上会受到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