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各种场合,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输出倒逼输入”。什么意思?就是通过输出来逼迫让自己输入,比如你要给大boss写一份年会发言稿,可是你从来没搞过这事儿,要做好这个工作,就得不得不去学习和研究怎么写好发言稿,学习和研究是“输入”,发言稿则为“输出”,这就是用写一篇发言稿的“输出”倒逼学习和研究如何写的“输入”。
我曾经非常认同这个观点,也从“输出倒逼输入”中受益。在做培训工作时,我有一个习惯,同一门课程,每讲一次就要做至少20%的升级。我通常的做法就是在接到任务之后,开始选择读相应的书籍、收集相应的资料、进行更深入的思考等,这些做法都极大程度的帮助我实现了更好的输出。所以,我一度非常认同“输出倒逼输入”的观点,并且时常运用这个原理来学习。
2014年,我决定坚持每天写文章,但是在一开始执行就暴露了问题,我经常会给自己找各种借口不动笔。于是,我就给自己找了一个“输出”窗口,建立了微信公众号,这样子,写作一下就有了动力。每当我觉得太忙、太累想要偷懒时,就会想到公众号里还有那么多人等着阅读,就立刻投入到写作之中。正是以这种方式,我在坚持了两年后,累积的文稿成了书稿。
我的这些看似成功的经历都印证了“输出倒逼输入”的价值和作用,然而,从长期的视角再去看这两件事情,并没有给我带来远期收益。虽然保证了课程以20%的更新的速度在不断迭代,但这种升级并没有规律性,也就是说,只有当我接到了课程需求时,我才会采取“输入”的行动。虽然坚持写了两年的文章,从文稿累积到了书稿,但是发送到出版社后才发现,这些文章的质量确实不高。
从这两件事情,让我渐渐发现,“输出倒逼输入”并不有利于我们真正的学习、成长以及改变。我的课程虽然看似升级了,但其实我对这个课题并没有更深入的研究,形成更系统、更完善的内容;我的文章虽然每天在写,但其实都是为了“输出”而“输出”,并无质量和深度可谈。这其中的根本原因便在于“输出倒逼输入”的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讲,依然是被动式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本身,与为了考大学而学习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没有构成自发主动学习的学习,都无法让我们获得远期收益。除此之外,这种学习方式最大的风险在于如果没有持续的输出平台,就难以保证持续的输入。我身边很多HR想要转行成为培训师,于是学了很多TTT类的课程,拿到了很多认证,可终究没能走上这条路,探其原因就是没有持续不断的讲课机会,于是就没有太足的动力在某了领域里精深和持续输入,而不够精深自然没有人会请他去讲课。所以,仅凭“输出”去推动“输入”,很容易把自己带进一个死循环里。
越来越多人之所以喜欢用“输出倒逼输入”的方式来学习,根本原因在于懒惰的天性。人的意识力是有限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确实难以主动自发的去采取行动,为未来的目标或者工作提前做好准备,但是这一点并非不可改变。因为这不是被动与主动的学习问题,也不是输入和输出的关系问题,而是是否明确目标并养成习惯的问题。
输入的目的不是为了输出,而是为了目标,输入才会更加扎实。我以前升级课程的做法,完全出于近期要讲这门课,所以为了更好的呈现,要专注学习,并且完善内容。但后来,我发现这并不是一个为了课程内容更加精彩和完善的最佳途径,临时突击学来的东西,往往不够体系化,同时没有经过太深的思考和转化,课程虽然看似是升级了,但可能深度和创新度还是不够。所以,后来,转变了课程升级的方式,围绕着课程主题,展开主题式的学习,以了解和研究某个主题为目标,展开读书、査找资料、案例收集等一些列工作。比如,我在开发《时间管理的六项精进》这门课时,我先寻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系统性的解决时间管理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围绕着这个目标,我读了以时间管理以及效率提升为核心的书籍约20本,并收集了大量的案例,同时结合自己的经历,最后设计出来这一套课程,从“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注意力管理、意志力管理、工作生活平衡、极简主义”六个方面分别展开。当我把这个课程体系分享给其他老师时,有位老师有点惊讶,说“这个体系简直太强大了”,因为单从时间管理角度去解决效率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通过大量的输入,我形成了这样一套效率提升的课程体系。当然,这个课程也受到了很多客户和学员的好评。当以目标为导向进行“输入”时,我的输入变得更加扎实,当有了扎实的输入后,再去输出,所取得的成果要比前者更加丰厚。
以目标为导向的持续“输入”,目标只是一个驱动力,还需要拥有一项技能习惯养成。“用输出倒逼输入”的方式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就是“打败懒惰”,但“懒惰”说到底,就是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不能让“刻意行为”变为“自动行为于是总是要依靠强大的意志力去完成某些事,自然就遇到种种障碍。
关于习惯的养成,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从微习惯入手,斯蒂芬・盖斯在《微习惯》当中提出,我们要培养习惯就要从消耗意志力最小的事情开始,意思就是我们从微小的习惯开始,越是小的行动越不容易消耗我们的意志力,越不容易半途而废,比如每天读2页书。当微习惯建立的足够稳固之后,便可以上升到习惯,比如每天读100页书。通过不断地重复和强化,“刻意行动”逐渐转化为“自动行为”后,习惯就真正的养成了,我们自然会从被动式学习顺利跨越至主动式学习,进而从主动式的学习中获取更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