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在爱中重生》读后感的读后感
我是被这篇微信短文的题目吸引住的,正如看到我这篇读后感的你一样,也一定是被这一简单的自然现象却好像不简单的话所吸引。
它是一本新书《在爱中重生》的读后感的题目,这个题目的原标题更长——《其实太阳每天正常升起的时候就是上帝邀请我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之时》,32个字。这是《在爱中重生》中的一句书摘,书的作者是格伦农·道尔·梅尔顿。鉴于这一句如此新鲜的人生理论,我好奇的百度了一下这本书:出版时间2015年11月1日、共280页、《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华语首席身心灵作家张德芬全力推存、荣获美国年度“美好人生图书奖”第一名,对于该书的最高评价是:让每个热爱生活却遭遇挫折的女人,重新找回人生的方向和力量。
能让女人更加热爱生活?能重新找回人生的方向和力量? 这是又一款心身鸡汤类发酵剂?让读别人故事的女读者能从别的女人受过的创伤中得到什么力量?
“生活中有很多快乐的瞬间,也有一些令你猝不及防的痛苦,谁也无法逃脱”、“生活本身就是一个陷阱,我们总在寻找一种人世间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有信仰的人们认为上帝把我们安排在尘世间,却让我们去渴望只有天堂里才能得到的东西——上帝。”这些都是书中的大白话,直到书中的这里——作家安·拉莫特把我们的心理需求称之为“上帝般大小的洞穴”,还说人的心里一直有个大窟窿,谁会活得舒服?从生理学的角度上看,的确是这么回事儿,新鲜的理论由此展开。
作者说自己是个笨女人,为了填补心中的那个大窟窿,她在很小的时候用食物去填补,吃东西给她带来心灵上的抚慰和避难所,她知道自己又矮又胖,却又把“美丽”这个豪华的词汇定义为苗条的身材和漂亮的着装,以至于她从八岁的时候用贪食症这种生活方式来填补她心中的“大窟窿”——既想吃又想苗条。难以想象的是她每次狠吞虎咽的大吃之后又翻天覆地的呕吐出来,以这样的方式成长到26岁,而在大吃大吐后却感到内心的空洞更大了。
那时的她是学生会干部、优秀运动员、外貌出众头脑聪明、外人给予她的评论是“佼佼者中的佼佼者”,而她却觉得,外表强大的人内心却更需要别人的帮助。发展下去,夜晚的她暴饮暴食、酗酒、服毒,与这个想做一个讨人喜欢、取悦别人的人是合体的,她用醉酒、吸食大麻、蛰伏在黑夜来卸下伪装,却喜欢把上帝之爱比作日出,因为太阳从不回避她的阴郁,也没有因此惩罚过她,照样在每天升起,每天都不偏不倚,她煎熬却又感激。
大学毕业后她成为了一名教师。并有每天八小时的充实,还在教学方面获了奖,结交了同样酗酒吸毒的男友又意外怀孕。她觉得生活更加错乱了,不知道该怎样面对下阶段的生活,无助的她跪在地板上乞求上帝,请求上帝教救她这个贪食症患者、酒鬼、瘾君子……
当心里面那个洞穴越来越大,大到可以容得下上帝的时候,上帝就走到了洞穴中。
觉醒。
婚姻和做母亲使她不再贪食并焕发出了一种清新的美,她相信上帝的存在,尽力不用有害的行为去填补心中的窟窿,她用“贪食症发作般的购物”和不停的搬家试图去除心中的空虚与不安,而那些不安全感依旧如影随形。
读书、写作、散步、浇花、深呼吸、练瑜伽,这些简单的生活没有填补她心中漏洞的的作用,却让她放下和领悟到:生活中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没有必要千方百计去填补它,虽然一些虔诚的人坚称,当他们相信宗教的方量时,心中那个上帝般大小的洞穴便会被填满,而同样历经了心灵上种种折磨的她,却得到了属于她的领悟:我们的内心深处注定有个洞穴,即使上帝与我们同在,我们依旧会活得艰辛,但我们必须适应它的存在。
洞穴是不会发光的,当你向外界强调你的力量,用多余的物质填补空缺的时候,那洞穴吞噬了一切。而掏空自己,不介意在别人面前暴露缺点,倾诉空虚,聊起生活的时候,才能发现身边每一个都像大雁一样在追寻自己注定无法找到东西的人却变成了朋友,那些共鸣,那些相互靠近的心灵,那些所被认同和承认的“不完美”,却把上帝般的阳光折射进了心里。
每天的太阳正常开起,我们混沌的竟不知道它是上帝在邀请我们回到正常的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