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儿女
其实不是你们的儿女
他们是对生命自由的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借助你们来到这个世界
但却非因你而来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们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纪伯伦
01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派到我们身边的天使,他们从出生就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他们有时候天真,烂漫,有时候却化身小恶魔,不断的打磨我们身上的棱角,让我们变得更暴躁或是更平和。
但这一切都不能阻挡我们对他的爱,对他们发自内心,毫无保留的爱。
可有时候我们却忘了,他们从生下来的那刻起,其实就不再属于我们。他们身上留着我们的血,他们的眉眼像极了我们的样子,甚至他们的行为更多的是对我们的模仿,可是,他们依然已经不再属于我们。
他们是单独的个体,是这个世上的精灵,他们依赖我们,却不仅仅只有依赖。
对他们爱的太深沉,以至于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他们,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从吃饭,到睡觉,从看什么动画,到读什么古诗,我们都想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给他们。
于是他们就顺着我们的思绪,变成了我们想要的样子。
这有错吗?
有错,也没错。
有的人会觉得,我自己的孩子,自然要活成我想要的样子。
于是,各种早教班,珠心算,钢琴,舞蹈,绘画等等,就变成孩子生活的重心。美名其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张家的孩子学了舞蹈,我家的孩子就得舞蹈钢琴一起上,李家的孩子画画画得好,我家的孩子也不能差了。
我们的理由当然很充分,大家都在学,你不学,将来怎么会有社会竞争力?
当然,想让孩子变得更优秀,这一点毫无争议。
但是我认为,学习什么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中所培养出来的学习习惯。
02
什么是好的学习习惯呢?
简单的来讲,我认为是战胜困难的能力和坚持。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的人会迎难而上,有的人会望而却步。但总结下来,坚持,必不可少。
周杰伦在一次访谈中谈到,小时候最讨厌妈妈让他钢琴,弹不好会被揍。可是现在最感谢妈妈那些年的严厉,让他坚持了下来。才有他后来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才有他在音乐上不凡的成就。
我有一个朋友,孩子四岁的时候开始学习弹钢琴。
孩子刚刚学琴的时候,兴致高昂,恨不得天天往老师身边蹿,每天离开都依依不舍。可惜好景不长,过了一段时间她就发现孩子学习兴趣没那么高了,老师也反应说孩子上课的时候不像以前那么高兴,于是她跟孩子展开了以下一段谈话。
“妞妞,今天有什么高兴的事需要跟妈妈分享吗?”
于是妞妞就非常开心的把幼儿园开心的事分享给她听,她很认真的听完,并且表扬了孩子,然后又问
“那妞妞有没有不开心的事情需要分享呢?”
孩子开始的时候有点不愿意说,后来慢慢的经过引导,她才告诉她,不喜欢学琴了,原因是,不好玩。
不好玩是孩子表达有无兴趣最直观的说法。这个年纪的孩子并不懂得为什么要学习,他所有的一切行为都是以好玩/不好玩来归类的,一旦发现不好玩,他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还有的孩子会觉得,家里人都没有学习,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要学习呢?
发现问题的所在之后,朋友并没有指责孩子,而是跟孩子达成了协议,她学习的时候,妈妈会一起陪同,因为妈妈没有学过,所以得去尝试一下到底好不好玩。
通过一段时间学习,朋友也发现学习途中的确是比较枯燥。她先跟老师沟通,然后每天会陪同孩子一起解决出现的问题,就算孩子做的不好,她依然会说“宝贝真棒!”
课后也会跟孩子讨论曲子该怎么弹奏。慢慢的,孩子越来越有信心,还会经常教导她。
她跟我聊起这件事的时候说“其实不是孩子不愿意学习,而是她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孤单。而陪同他一起学习,能了解他所遇到的困难,我们一起努力解决每一个困难,现在成了她和孩子最好的交流方式。”
我觉得朋友的做法非常聪明,不仅仅让孩子学习更有信心,而且还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孩子学习的能力,从陪同孩子,到引导她努力战胜困难,她给孩子同时也给自己上了一堂非常好的课。
03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仅仅局限于上学的那一段时光。
有次我在小区物业拿快递的时候遇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骑着自行车也来拿快递。他看起来只有60多岁,学会上网后在网上买了很多水钻贴画,没事就在家里贴着玩。出于好奇我问了他水钻贴画是什么样的,然后就这样愉快的认识了。
他非常热情的邀请我去他家参观。一路上细聊我才了解到他是一个退休的建筑工程师,今年已经78岁高龄了,我特别惊异他保持年轻的方法。他很郑重的告诉我,是因为学习。
他说他这辈子最爱做的事就是看书学习。退休了以后也会每天坚持8个小时的看书时光,他说他现在准备把自己的一生写成传记,不为别的,只想给儿孙留个纪念。
在那一刻我看到他眼里闪着璀璨的光芒,油然而生的敬意从我心里冒出来,那一瞬间觉得自己弱爆了,我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好好看书学习了,一位老人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读书,这让我既崇拜,又惭愧。
从那以后,我会经常去拜访他,只为了激励自己要不断的学习。学习自己不知道的,学习知道但没做到的。
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在指责孩子不愿意学习的时候,我们又学了多少?
我另一个朋友孩子在读一年级,她做保险保险代理人,非常勤奋。每天回到家都拿出文件一边做笔记一边消化,孩子在旁边就问
“妈妈,你在做什么呀?”
“妈妈在做作业呀!”
孩子很好奇“妈妈也有作业呀?”
“当然啦,妈妈也要学习呀!”
很神奇的是,从那以后,孩子的作业她从来没有操过心。她说,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榜样的力量。
你想让孩子身上拥有什么样的品质,你自己最好先变成那样。
04
我们一直试图让孩子依照我们的轨迹走向未来,就像《小别离》里面的童文洁一样,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预想上最好的学校,希望她能跟自己一样优秀。可是这一切都是我们的希望而已。
我们的希望,并不一定是孩子的愿望。
孩子的人生并不是我们的人生,我们没有主宰的权利,只有引导的方法。
谨以此文,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