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最近在进修的一项教育理念:“瑞吉欧教育”今天刚考完试,感觉似乎领悟了一些东西,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内容略枯燥,没有搞的有趣点儿来写,喜欢的朋友就看看大概了解一下吧。
01-
什么是瑞吉欧·艾米利亚教育?
瑞吉欧是意大利东北部平原一座安宁的小城;是自20世纪40年代末起瑞吉欧人对当地学前教育进行的独特而革新的教育改革和实践;是当今瑞吉欧.艾米利亚市公立教育系统下的33所各有特点的幼儿学校(21所幼儿园,12所托儿所)。不过,一座城,一代人,几个代表性幼儿园,远不是瑞吉欧的全部。
霍华德.加德纳在《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一书的前言中曾对瑞吉欧教育体系进行这样的介绍:
“它是一系列的幼儿学校,在这些学校中,每个孩子的智力、情感、社会性和道德潜力都得到精心的培育和引导。学校的主要教育手段和工具吸引这孩子们在一些诱人的长期方案中留连忘返。而这些方案开展的环境,都是在优美、健康和满是爱意的。”
02-
在瑞吉欧学习的过程中,反复探讨的是“Approach”这个词的翻译,瑞吉欧的创造者和工作者们并不希望他们的体系被称为一种“模式”,他们认为,“模式”带有很多固定的元素和流程,而如果我们把瑞吉欧模式化了,那么就会与该体系倡导的“开放性”和“生成性”的品质不符。他们更加倾向于被称作“瑞吉欧.艾米利亚教育取向”,这也给探访瑞吉欧,学习瑞吉欧的中国幼儿教育工作者以启发,以“固态”的想法和实践流程去践行瑞吉欧,是行不通的。
因此,通常我们所说的瑞吉欧,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代表的是由一种幼儿教育的理念、方法和体系构成的整体。
03-
什么是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1981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现代博物馆举行的展览,将瑞吉欧带出了意大利,带入了更多幼教工作者眼中。这个展览名为“当眼睛越过围墙”,向世人呈现了瑞吉欧教育中各项方案和孩子们的作品、成果和教师们的反思。这场举世瞩目的展览后更名为“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巡展,帮助更多的人了解瑞吉欧教育体系。
04-
在瑞吉欧教育取向中,它有系统的强调符号的呈现,以培养幼儿的智慧发展。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即幼儿在交流、认知和学习中多种多样的“表达性、沟通性和认知性语言”,比如文字、绘画、雕塑、皮影戏、拼贴、戏剧等等,都蕴含着幼儿的思维和认知。
05-
瑞吉欧如何看待儿童、教师、家长?
1.对儿童最本质的认知是尊重与信任
儿童是有能力的,教育者需要尊重儿童,相信儿童。这是瑞吉欧教育模式对幼儿最本质的认识,也是瑞吉欧幼儿园得以建立的核心。
2.支持主动学习,反对被动灌输
瑞吉欧教育中的知识观,受到了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影响,认为幼儿在自我的学习过程中需要采取主动的角色,反对幼儿被动地接受知识。
3.课程来自于儿童的生活与兴趣
瑞吉欧教育取向的课程被很多学者认为是生成性的,而非预先设计的活动方案和教材内容,它强调课程来自于儿童的生活和兴趣,重在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从中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4.教师是孩子的支持者
瑞吉欧教育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教育目标和课程内容都围绕着儿童展开,但教师确实这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在这里,教师是伙伴、倾听者、观察者和记录者。为了扮演好这些角色,他们每周必须有不少于6个小时与其他班级的教师、每个学校的艺术老师、还有教育专家一起进行教研,对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提供和活动方案生成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商讨和调整。
5.多方合作才是教育根本
瑞吉欧教育模式尤为注重幼儿、教师和家长三位一体的合作教育,参与感是他们极为重视的概念,幼儿教育绝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而是幼儿与幼儿、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家长与社区之间的共同合作。
06-
正如同马拉古奇所说,“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但传统教育剥夺了其中的九十九种,我们应当做的,就是把孩子的一百种世界还给孩子。”
当我们漫步这座小城中古朴的街道,充满人文气氛的广场,沉浸于以公共协作和个体自由为重的氛围中,我们或许也就更加能够理解如此令人着迷的瑞吉欧教育为何诞生在这里了。而幼师口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用我们的眼睛,通过一系列的呈现和对话,让我们每一个中国幼儿园老师真的能够走近真实的瑞吉欧。
07-
在我眼里,学习瑞吉欧教育不是模仿或者照搬,而是将它放置在它所属的文化背景中去理解,深入地学习研究,才能够更接近瑞吉欧的本质,也才能把瑞吉欧有价值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用于中国自己的教育土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