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这个小城市禁燃的第一年,所以大家还在热烈地讨论并抱怨着这个不得不接受的政策。2000多年的习俗就这样被禁止了?不让放鞭炮,哪还有什么年味?城乡结合部的道路上,好多卖鞭炮的摊位被查收了,不过,农村也还是有人买的到……
关于鞭炮,我最初的记忆大概是,初一的早晨,依旧还在睡梦中,突然听到几声响彻云端的炮声,然后听到父亲兴奋地喊:今年的开门炮响的不错,哈哈,今年一定走好运。于是,一家人欢天喜地地迎接新年,一整年仿佛就真的好运连连。
偶尔听到某某家今年行背运,老公出了车祸,妻子有生了场大病,众人无限惋惜中,忽有熟悉的邻居说,可不是吗,他过年的时候燃鞭炮,中间灭了几次,肯定不顺啊……众人,哦,哎……于是,知道,不只是开门炮,初一早上的那挂鞭炮不仅要响,而且要一响到底,否则,就预示着不吉利……
其实,这种鞭炮文化,根深蒂固,无限蔓延。
开业的鞭炮一定要一千响的大鞭,一点就着,一响到底,这样才预示着生意兴隆。
结婚的鞭炮,当然也要,一响到底,响彻四邻,这样才预示着婚姻幸福。
但凡出现点了几次都没点着,或者点了几次都没有响完,那么,只能,哎,不会哪里出问题了吧,时间不对,地点不对,行业不对,人不对?
如果只是一瞬间的猜测担忧,那还不算问题。怕就怕果真你生意萧条、婚姻不幸,于是,人们就又会想起那挂出了问题的鞭炮,它没有一点就着,一响到底,看吧,一切早有预示……
是真的早有预示吗?鞭炮会说话吗?鞭炮会占卜吗?不过是心理暗示而已。
其实,无论你信不信,多数不响或者不是一响到底的鞭炮不过是鞭炮本身的问题,或许不合格,或许受潮了,或许捻断了,质量而已。
可是你偏偏不去探求劣质问题,不去诉求商家问题,你把所有的心事纠结在这一两分钟的“噼里啪啦抑或噼噼啪啪”中,它断了,一定有着某种预示,哪里出问题了,或者将要发生什么。
于是,可怕的心理暗示下,但凡出现问题,就对自己说,看吧,我就知道。
生意不好,不是产品问题,不是服务问题,不是理念问题,不是管理问题,不是营销问题,只是早就预示的结果而已。是的,注定不好。
婚姻不顺,不是沟通问题,不是习惯问题,不是工作问题,不是距离问题,不是时间问题,不是婆媳问题,不是价值观问题,只是早就预示的结局而已。是的,注定不合。
正如你不愿去相信只是鞭炮本身的问题而已,你不愿去探究不顺利的真正的原因,于是这些本可以解决的问题,最终只能成为某种所谓预定的结局。
无论你承不承认,这就是可怕的心理暗示,你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演练的心理暗示。
早上出门,看到镜子中的自己脸色灰暗,眼窝发黑,哎,没休息好,今天考试完蛋了。
最近总是失眠,又加上腿脚貌似浮肿,哎,不会得了绝症吧。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右眼都跳了一天了,不会是厄运要降临吧。
昨晚梦到签单成功了,可是梦都是相反了,今天的谈判肯定没戏了。
……
无论它是否科学,也无论它是否有据可依,这种源于你主观意愿早早肯定的假设,源于你心理上无限竭力的趋同,最终导致它常常以某种魔力的方式不可阻挡般地成立。
于是,一句,没办法,就知道会这样,草草收场。
其实,所谓宿命,所谓命中注定,所谓冥冥中的天意,大抵不过如是。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奈何皆为心生,生出宿命难违,略去了抗衡和努力。
正如这个禁燃的春节,不必担忧“一响不彻底”的风险,当大红的对联贴上,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欢声笑语中,依旧是一个喜气洋洋的春节。
鞭炮声声,当作如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