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常年写日记的习惯,至今家里的日记本已不下十本,记载了从小学到现在大大小小的事,记录着有些不足与外人道的小心事,到后面,慢慢变成一种习惯,看书得来的感悟,新近的变化,电影的思绪,都要一点点的下来。也享受这笔在本子下画画写写的时光,和自己的对话,心绪和情感可以安静在当下。
小微姑娘今天问我,关于从日记到文章的转变上碰到的问题,她也爱写日记,写过好几本 ,也喜欢看书,当开始着手尝试着写文章时,发现很不容易成文 ,脑子里有好些想法,却是无法串成有观点的文章,虽说对于好些自己喜欢的文章中的内容,也是自己惯常经历的。而在自己笔下却无法形成完整的观点!刚好在前期我有想过这个问题,于是正思索着如何回答她。
当时我正在大寨梯田攀爬,即将到山顶,客栈的小哥在帮我扛行李,我跟着他走在后面,小哥和我说这里的梯田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她们家的木房子盖在山顶处,这里从他小时候到现在就没有变过!我一路说着羡慕的话,能住在这样美丽的地方!小哥说马上太阳要下山,让我快去山顶处看梯田,说那视野开阔。
果真,站高看得远,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多壮美的一幅画卷啊!
绿油油的秧苗,在整齐的梯田里,一层一层的蜿蜒叠加,整齐有序的线条,如波浪般像是天上飘下的縁彩带,既像精雕细啄的玉器,又如大刀阔斧的砍削,还像朦胧的山水画。云雾缭绕的山颠,黄昏夕阳的照耀下一片金黄,美不胜收。
我不禁凝神,600多来年,这1200层精致的梯田,这期间凝结了多少代农民伯伯的智慧和心血,才这山坡上造出了这样的美景?又是怎样的精巧的构思,才能在平原不够的情况下,想出在山上开田引水的点子?以把我们常见的水稻田园风光绘制成誉满全球的大美梯田,背后定是经过一棵棵工匠之心在有组织有顺序的安排共同造就的!
而这片山坡,如果没有被造成梯田,它可能是大片的草地或是连绵的树林,中国的高山或草地太多,而它将没有任何特色。
而正是这精巧的立意和有意的雕琢才让它成为巧夺天工的山水画卷!
文字莫不如此,对于那“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诗句,我更倾向于是以一棵妙手妙心,把原本的文字有序的重整,将那些散乱的观点,有组织的整合,再佐以时间的酝酿,才成为一篇值得一看的好文章!
天成的,如杂草乱长,如发呆时乱入脑中的灵感,如矿间的璞玉,本无美形,需经打磨后方能成为作品!
日记具有原始的天然性,它很好的记录当时最真实的情感,最先闪出的思想火花、最容易被忘记的日常,和最私密的心事。大都随意,像是女生间漫无目的的聊天,随着性子成长的小草,高低错落,自由随性,没有观赏价值。
日记写的时候很爽,一口气舒发完都可以不用回看,无需章法,无需注意观点是否正确,只需要把当时最美丽,最难过,最想纪录的事情,交给一位无声的倾听者,往往是非常畅快的。
正儿巴经的写往篇文章就不是这么回事儿了,我第一次开写时,准备写个2000字散文,一口气码了两小时,3800字,然后删改,整理,打磨。用了6小时才算勉强达到可以看的程度,句子通顺,能读通。说离自己满意的程度,那真是远了去了!
我打字算是比较快的,这些字码好,花了我2小时左右的时间,余下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在整改,一遍遍的去修改,补充,真到磨砺出最核心的主题。通常是一遍文章写下来。要改个5遍以上!写日记的畅快比起来,后期的修改过程真是蛮痛苦的。
打磨一件东西,直到它呈现出合适的样子、美好的形态。这个过程,对于新手来说,是最不易的,尤其是字数一多思绪就容易乱!有时段落顺度都需要大改,有时是整段的删除,在写的过程中,前期为了思绪不断,会把全部当时能想到的观点都写出来,后面整理时,把不必要的修饰删去,不能支持主题的观点改掉,再把语法错误整改,错别字修改,词语替换!等一系列的工序。没个5、6遍下不来!
如上是日记和正式文章间的不同点!
然而对于平时爱写日记的同学,在写作初期阶段,是有一定优势的,爱写日记通常心思会比较细腻,对事物的观察更细致,情感的敏感度也较高,这些都是写作非常好的特质,便于前期切入。
而后期打磨是所有写作是必经过程,只是随着写的越多,修改时间会呈递减状,因为思维会日渐清晰!思维清晰就容易框定大框架,那么通常就只需小改!写起来更顺手,改起来也更顺心!这样容易保持原文章的完整性!不至于太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