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早晨起床,是被闹钟叫醒的,而且还不愿离开温暖的被窝。这几个早晨,晚上没睡好,早上居然不用闹钟,五点多就醒了,头昏沉沉的,想睡睡不着,想起又起不来。
而对面张大爷的葬礼现场,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一阵紧接一阵刺破黎明的寂静,每隔十分钟就响起一阵热烈的鞭炮声,任是瞌睡再大也被吵醒了。而做道场的和尚道士的锣鼓唢呐声也开始鸣奏起来。这是最早的一场法事,做完后才开始早餐。
白天我们不用去帮忙,有白班人员在忙碌。但是自己家的生计还是要维持啊。每有顾客上门购物,总要扯着嗓子大声说话,对方才听得清楚。
有人感叹他们的排场好大呀,这么热闹的葬礼恐怕消费也不低吧!可不是,张大爷的葬礼第一天,一班和尚道士做法事就已经够热闹了。谁知第二天,又在旁边店铺门口搭棚,不多久一群穿着军装的老年洋号乐队登场了。
这是一支由七八个五六十岁左右的退伍老军人组成的一支民间乐队,专门在别人的寿宴和葬礼现场凑乐助兴的。听说请他们表演一天需要二千元左右,而张老爷子的儿子们花五千大洋请他们演凑到葬礼结束。
一阵阵热烈的洋鼓洋号声盖过了喧闹的唢呐声,我们的耳朵已经分不清哪种鼓乐好听了,这几天的喧嚣热闹让人有点饱和了,只希望跑到一个清净的地方好好静一静了。就如一个餐餐大鱼大肉的人希望吃一顿清水煮白菜的感觉。
到葬礼最后一天,是宴请亲朋好友的一天,这一天客人很多,张老师准备了六十桌宴席侍客,有附近的邻居,还有张老爷子生前的亲朋好友,这些都俗称香客,是主家口头接的,香客一般不随礼。只有各个旁系亲属们才会随礼,这些来客足有几十桌。
我们帮忙的在头天晚上就被告之这个白天要去帮忙,仅白班几个人手不够,忙不过来。
上午还有一个热闹环节,叫接后家。后家指张老爷子岳父母家的亲戚子侄们。这些后家亲戚要按辈份接进来,有和张老爷子平辈的属大辈分,是第一批接进来的贵客。
孝子孝孙们全部穿白衣,头戴白尖帽,在大门外十几米处迎接后家,有洋鼓洋号乐队和唢呐演奏一起出迎,孝子们三步一跪,九步一拜,将后家迎进灵堂拜祭逝者。
有些地方的风俗简单随性,迎进了灵堂就算完成了迎接后家仪式。而有些地方的繁文缛节特别多,稍有怠慢就会被误认为这个地方的人不懂礼数而贻笑大方。
张老爷子的岳父母家正是礼数多的地方,孝子孝孙们将后家分几批迎进灵堂拜祭逝者后,后家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代表后家一众人等,颤抖着双手从行李中掏出两张写满黑字的白纸出来,孝子孝孙和后家子侄们互相对跪,听着老头儿慢条斯理地念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悼文,大约花了半个钟头。我们泡茶的站在一旁听了一阵,也没听清讲些什么。大约是讲老爷子一生的经历以及对他子孙后代的祝福吧!
等老头儿念完,泡好的一盘茶已经快凉了,不得已又换了一盘刚泡的滚烫茶呈给这些贵宾们享用。据说贵宾们迎上楼后,在楼上还要享受这些孝子孝孙们跪拜献茶献酒。也许这是他们作为娘家人最后一次享用这最高的礼数了。
接后家仪式完成后,就开始吃午饭。这一餐是这几天来最丰盛客人最多的聚会,要分二席甚至三席才吃完。
饭后泡茶的人最忙碌,所有亲戚朋友饭后都不能急着走,按礼数要送灯了走才行。送灯是指将逝者的灵魂送到土地庙,意味着他在阴间要受的苦难都被超度完成,经由土地庙去下一世的轮回。
送灯是最热闹的了,所有亲戚朋友都头戴白布身穿白衣,有劳力高举龙凤虎豹旗,还有一把圆形的白布做成的一把万民伞,有专人举着罩在端了逝者灵牌的孝子头上,一路人浩浩荡荡朝土地庙绕去,甚是壮观。
送灯时穿孝服的人越多表示逝者的后代发展繁荣昌盛,会让许多围观的年迈老人们羡慕不已,希望自己百年之后也能如此风光热闹一回。
这几年禁炮了,不然一路走过,附近的居民都会燃放鞭炮祭祀,还有与逝者关系不错的人会摆上几样水果零食酒水让逝者灵魂享用,叫路祭。这些水果零食路祭之后会分给围观的小朋友们吃,据说吃了这些祭品小孩子不会遇邪生病。
在土地庙旁,做法事的主持将逝者灵位放置庙内,会念一段经文,这时候逝者的亲人们会放声哭泣,因为亲人已渐行渐远,今生今世做亲人的缘分已尽,这一辈子再也见不到了。
送灯的回程不能走原路,逝者的儿媳要率先赶回家,跪在家门口接过逝者灵位,寓意逝者后继有人。
送灯的队伍都出去了,泡茶的人没有事做。我们几个人在曹营心在汉,心里惦记着家中的生意是否忙得过来。赶忙跑回家一看,果然三四个顾客进门,让家中很少看店的男人忙得焦头烂额。
一见帮手来了,赶忙指挥拿这拿那,自己倒和顾客攀谈起来。
听到锣鼓唢呐声渐近,我赶忙奔过去泡茶。原以为缺了自己会忙不过来,其实伙伴们早已准备妥当,杯子已摆放整齐,茶叶已放好,开水也准备丰足,只等送灯人员一回来,就可以喝上一杯滚烫的热茶,少一个人干活也无大碍。
有时候人总认为自己多重要,其实缺了谁日子还不是照样过,人一旦想通透就会少许多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