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某研究生在导师饭局上喝酒导致猝死的事件引起了大家的热议。震惊痛心之余,很多人都在分析背后的原因。
有人指出,这场悲剧背后的根源是高校异化的师生关系。该生的母亲也认为,在场老师应对此负一定责任,因为该同学平时不喝白酒,而那天却喝了超过半斤的白酒。
我眼前浮现出他们聚餐时的热闹场面,觥筹交错,师生同欢。心里感叹如此年轻生命的逝去,竟然是因为喝酒!一个好端端的师生聚会,竟然变成这样一个结局,这是谁都不希望出现且也未曾料到的后果。
我痛惜一个生命的逝去,也同情饭局上的老师。说该学生过量饮酒,是慑于师生关系,似乎也不尽然。假如当天没有老师在场,他是否就不会喝醉了呢?
说实在的,在场的老师并不一定了解学生的酒量,但学生自己难道不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吗?作为一个成年人,他有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既然不喝白酒,为什么却喝下半斤多?
除了师生关系之外,人们也很容易怪罪中国的酒文化。
在生活中,我们免不了与同学、同事、亲朋好友聚会,这时,喝酒一般是不可避免的。所谓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适量的喝酒,不仅能活跃气氛,也能加强彼此联系,增进感情。即使是陌生人相见,几杯酒下来,也犹如多年的老友。
但是,在酒桌上,各种劝酒的说辞一套一套,总是让人欲罢不能。比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很多人碍于情面,不得不违心地喝酒。唯恐喝酒不到位,影响彼此的关系和交情。
我曾经在一个酒桌上,看到一个年轻男孩招架不住同桌们的劝酒,硬撑着喝。随后频繁地跑卫生间,在那里吐了好几次。听着他呕吐的声音、看着他难过的表情、还有并不便宜的茅台酒,我感到这一切都被糟蹋了。
在生活中,我们也见过很多这样的场景,一桌子人划拳喝酒,一个个喝得面红耳赤,醉醉醺醺。有的人喜欢劝酒,不把别人喝醉绝不罢休。之后醉话连篇,丑态百出。酒后真是能看遍人间万象。
春节将至,大部分中国人恐怕都将要奔赴一场又一场的盛宴。酒桌之上,盛情之下,我们如何保全自己,既能维护良性的关系,又不损伤自己的身体呢?
当我们不能对抗历史悠久且有点变味的酒文化时,当我们无法摆脱酒桌上的各种说辞绑架时,我只想到一句话:我们是成年人,我们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都是成年人了,还不清楚自己的酒量吗?
其实,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的酒量都是心中有数的。能不能喝酒,能喝多少,心里是有个度的。但凡能把自己喝醉的人,其实都是没有控制好自己。
我有一个来自湖南的罗同学。三年同学期间,所有的聚餐,无论有没有老师参与,他从不喝酒。酒桌上那些说辞,在他那里统统无效,哪怕你说他不喝酒不算个男子汉,他也不喝。他这样的行为虽然有时让人扫兴,但我内心里还是很佩服他。在酒桌上,他一直恪守自己的原则。这一点,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
担心不喝酒影响彼此感情和关系,其实也完全没有必要。且不说很多酒桌上的话都不能当真,真正靠喝酒维系的关系能走多远?酒桌上喝得烂醉如泥的人,他们和别人的感情变深了没?维系双方关系的,永远是个人背后的身份、资源和利益,而非酒量。
如果一个人想尽了办法想把你灌醉,这样的关系,不维系也罢。真正为你着想的人,一定也会爱惜你的身体。退一步讲,哪怕别人不爱惜你的身体,你自己一定得保持清醒的头脑,肝脏是自己的,身体是自己的,自己都不爱护,还能指望谁?
当然,在酒桌上,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既不失礼貌,又能避免过量喝酒。比如:
我开车了。(这个理由有时不管用,人家会说,没事,找代驾就好了。)
我刚做了个体检,胃有点问题(肝有点问题),医生说不能喝酒。(这个理由应该管用,毕竟没人敢承担这个责任)。
我准备要孩子。(只适合已婚想要生孩子的人士,对单身人士无效)。
如果上述几招都不管用,那就使出最后一个绝招吧:我今天吃了头孢!
(人民日报都在做这个科普呢。)
如果这招还不管用,那我敢断定:
你一定是交了——假、朋、友!
(来了北京之后,我参加过的种种聚餐中,从未发生过过度劝酒的现象。不会喝酒的人只要说,我不会喝,我身体不舒服,我有点醉了,我开车了,我以茶代酒,我喝饮料,等等,绝没有人强人所难。 大家聚在一起,吃得开心、喝得随意,真正让人感到轻松愉快。
真希望大家都能做到文明喝酒。
春节将至,大家都在为春节而忙碌着吧,提前祝大家春节快乐、事事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