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中元节。
导语:中元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极富传说色彩,在南方中元节也称为鬼节,每到农历七月十五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在佛教中,中元节又被称为“盂兰盆会”。它不仅拥有佛教的宗教信仰,还有着我国道教的本土文化。
据说,中元节这一天,在阴间的孤魂野鬼会被放出来,为了缅怀先祖,祭拜地官,在阳间的人们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祭拜这些来自阴间的祖先。
当然中元节可不止烧纸这么简单,这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它的由来和习俗你知道多少?中元节祭祀祖先要注意哪些事情,这里面的讲究可真不少……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燕京岁时记》:“至中元日,例有盂兰盆会,扮演秧歌、狮子诸杂技。晚间,沿河燃灯,谓之放河灯。”
据说从阴间到阳间的这条路,特别黑,若没有灯是看不到路的。尤其在水中溺毙的人,更是找不到路。所以人间的世人们便以此希望帮助那些已故的孤魂野鬼。若是有某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它就得以托生了。
祭祖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而在七月十四甚至更早过中元节的南方人眼里,鬼节的意义可能不亚于春节端午。
祈福
中元节施祭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祭之夜,许多人家会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与此同间,国内农村很多地方还盛行着祭祀土地和庄稼。农民伯伯们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剪出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
传说如此一来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丰收。有些地方更是会到土地庙进行祭祀,祈求土地爷爷中元节也出来走走,给天下苍生带来点好收成。
普渡
中元节还有一个意义重大的项目,那就是普渡。「普渡」来源于佛教思想,意为广施法力,使众生遍得解脱。再往俗一点讲,就是让游魂野鬼早日投胎,得到好归宿。
于是中元节到来时,许多人家家门前会摆设祭品(酒肉、水果等),并举办祭祀活动,以安抚在人世间游玩的鬼魂们,同时也还普渡祭拜孤魂野鬼,让孤魂野鬼也能享受到人世间的祭拜,可谓深刻体现了佛家的「博爱」精神。
烧街衣
一踏入农历七月,人们都会于入黑后,带备香烛、金银衣纸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饭在路边拜祭一番。人们“烧街衣”的目的是让那些无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孤魂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跳钟馗
中元普渡结束后,很多地方还要跳钟馗。所谓「跳钟馗」就是要借助钟馗的法力赶走过完节还在人间留连忘返的鬼魂。很多人不敢在现场逗留,以免被煞气冲到。跳完钟馗,中元节就差不多宣告落幕了。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为什么呢?原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在中元节那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
旧京及华北地区,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
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
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而老南京人到中元节则会家家户户做茄饼,这东西想必大家都见过吧!没错,北方人很多叫它「茄盒」,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再用油煎炸。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的干粮,于是就有了这道美味。
科技日趋昌明的今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相信中元节有鬼魂。但中元节仍有其存在的意义,其间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中孝道思想,也寄托着人们对亡故之人的思念,更是传递着人们祈求未来生活美好的心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