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的人生是完美的,但生命的每一刻都是美丽的——《美丽人生》
20多年前,《美丽人生》在戛纳影展首映。散场时,激动不已的观众含泪热情鼓掌,掌声长达12分钟。几年内,影片开挂一般,吸粉、斩票房、收奖杯,光奥斯卡就赢得七项大奖。豆瓣网上,《美丽人生》高居电影总排行榜第五名,95万网友给出9.5分评价,留下20多万条影评。
《美丽人生》究竟有何魔力?
是主角的乐观精神,和对家人深沉的爱,打动了观众。
本片原型,是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萨尔莫尼。他目睹杀戮,痛失家人,却在和平年代,用诙谐笔墨写出《我最后击败了希特勒》。
我还活在这世上,老当益壮,精神饱满。我活着走出奥斯威辛,有快乐家庭,我和我的老伴欢度金婚,我还有12个孙子。我想,我应该可以这么评价我自己,我把希勒的计划彻底搅黄了。——萨尔莫尼
萨尔莫尼的乐观幽默,感染了一位意大利人,为他带来充沛的创作灵感——他就是意大利国宝级,演员兼导演罗伯托·贝尼尼。
《美丽人生》完全是罗伯托·贝尼尼的个人作品。他不但自编自导,还携妻子饰演男女主角。
影片颠覆了,传统大屠杀题材的悲怆基调。用喜剧手法,讲述集中营里,父亲不愿儿子直面残酷真相,谎称玩游戏,保护儿子童真的故事。
纳粹统治下,军官麻木不仁的“忠诚”,和厄运缠身却温情满满的父亲,形成强烈反差。
“我虽无退路,但我仍然在笑”的乐观精神,是大屠杀中,犹太民族的黑色幽默,也《美丽人生》想要阐述的主题。
像圭多反复说的那样,“意志决定一切,我想怎样,就能怎样”!
一、 暴政下麻木的忠诚
早安,公主——《美丽人生》
女主角多拉的订婚宴,是影片寓意最深刻的一场戏——多拉即将嫁做他人妇,男主角圭多决定抢婚。订婚宴上的众生相,是1939年意大利社会生活缩影。此时,埃塞俄比亚被占领,墨索里尼推行强硬种族歧视政策,犹太人、残疾人、非洲人沦为受害者。
只有意大利本地白人,高高在上,俯视众生。
犹太人最先遭殃,圭多叔叔的马,被人刷成绿色,身上大字书写“小心犹太马”。
其次,是意大利本地的残疾弱势群体。
贵族太太,抱怨三年级数学题太奇怪,“国家每养一个疯子,每日花4马克;养一个瘸子,每日4.5马克;癫痫者,3.5马克;废人人数达30万,全部除掉,可以节约多少?”
女主角多拉怔怒,太荒唐了!贵族太太却说,对啊,这么难,小学生怎么算得出来?
再来,是亡国的埃塞俄比亚人。
一阵激烈鼓点后,订婚宴正式开始。
皮肤黝黑的侍从(暗指埃塞俄比亚人),起身宣布,订婚蛋糕是埃塞俄比亚样式的。灯光熄灭,四位身着军服的侍从,头戴象征意大利国旗的绿白红羽毛帽,抬着插满蜡烛巨大的生日蛋糕,缓步走下白色大理石台阶。
五彩斑斓的蛋糕上,一只昂头不屈,奶油做的鸵鸟,口含鸵鸟蛋,插着意大利国旗色的绿白红羽毛尾,在异域欢快的音乐声中,骄傲地走过人群。
意大利白人——多拉的未婚夫和宾客热情鼓掌,整个宴会大厅沸腾了,有人激动敬起纳粹礼。
寓言一般,“小心犹太马”终结了种族主义的狂欢。
一声嘶鸣,圭多骑着绿油油的“小心犹太马”,步入宴会厅。
众目睽睽下,圭多优雅拉女主上马,不急不慢踱步出门。不明所以的宾客们,还以为是节目安排,含笑鼓掌相送。震惊的未婚夫,淋了一头蛋液;圭多的犹太叔叔,波澜不惊,抿上一口葡萄酒。
种族主义者们,以为占领埃塞俄比亚、迫害犹太人、清除残疾人,就能够把利益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为此,他们献出廉价的“忠诚”,茫然不知,在这场全民无意识的狂欢中,失去思考能力的人,将沦为国家机器上,无知无觉的螺丝钉。
片中,导演多次讽刺纳粹支持者的麻木不仁。
女主角多拉,要求和丈夫一起赴集中营的一幕中,纳粹军官用璀璨的蓝眼睛疑惑地凝视她,军官背后,是一张张面目模糊,蜡黄憔悴的犹太人面孔。
犹太叔叔,不知即将步入毒气室,看到穿越人群的纳粹女军官摔倒,快步上前扶起,关心询问。女军官抬起头,一张冷艳麻木的面庞,像画皮画上的假脸,看得人心寒。
二、 爱是尊重彼此感受
没什么比非必需品更必须——《美丽人生》
奥斯维辛集中营死人成山,每个人都活得战战兢兢,但若只求生存,谎言不是必需品。保护孩子安全,有很多方法。可以拿出父权,命令他躲起来;可以直面真相,令孩子服帖……
但圭多明白,对世界的美好感觉无比珍贵,童真是“坏了的话,无论怎样都无法修复”的宝贝。
圭多决定,尽量让儿子感觉幸福,远离被奴役的痛苦。他谎称集中营是游乐场,所有人,都在拼大奖——一辆真坦克。
一开始,儿子不相信。
纳粹军官步入集中营宿舍,问谁会德语,找人翻译规则时,圭多抓住机会,打消疑惑。
他冲到台上,开始表演:“游戏即将开始,先赢的1000分的人,获得胜利,奖品是一辆真的坦克!”儿子的眼睛,越来越亮!德国军官做出杀头的手势,圭多却说,每天广播宣布领先情况,得分不够的人,要在背上吊上蠢材招牌。
儿子捂住嘴,开心不已,信以为真!
爱是尊重彼此的感受!
化解怀疑、安抚抱怨、理解感受,圭多用一个又一个谎言,编织着美丽梦境。
直到牺牲,直到奥斯维辛解放。
甚至,被枪毙前,圭多依然在做鬼脸,不让儿子感觉害怕。
在圭多保护下,儿子不是俘虏,只是游客。他不用讨好父亲,不用讨好纳粹,不用服从暴政,只需讨好自己,度过愉快的童年时光。克制,是为了在游乐场累积积分,换得最后大奖——一辆真坦克。
备受珍视的美好感受,让儿子受益终身。
片尾独白中,长大的乔舒亚说,“这是我的故事,这是我父亲所做的牺牲。这是我父亲赠与的恩典。”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诠释了圭多对美丽人生的理解。乔舒亚在母亲怀里兴奋大喊,我们赢了!
家人幸福,就是圭多渴望的美丽人生啊!
圭多从不拿父权,强迫儿子,在很多中国父母看来,是难以想象的。对孩子感受的尊重,是中国教育里,失落的一角。
有些家长特别擅长破坏孩子的美好感受。
典型的中国父亲,在集中营会有怎样的表现?他也想保护孩子,却不会考虑感受,会呵斥说——“躲里面去!不要问为什么!”“你怎么连爸爸的话都不听了?!”铜铃眼一瞪,中国孩子,唯唯诺诺,不敢多说,转身钻进床底。
“听话”“懂事”是中国家长对孩子最高的褒奖,但这不是为了让孩子感觉好,是为了让自己感觉好。
孩子感觉好不好?对很多父母来说,并不重要。
感觉都不重要,何谈保护童真呢?
三、 意志决定一切
意志决定一切,我想怎样,就能怎样——《美丽人生》
《美丽人生》的电影主题,并不局限于,大屠杀中如何维护人类尊严,而是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意志决定一切”,这句主角反复念叨的话,引出更深层的主题——处境无法改变,态度可以!
死亡阴影下,圭多绝境生花,活出自身价值。
太平人世间,有人拼命索取,天堂活成地狱。
缺乏爱的意志,将变成一种操纵。——“存在心理学之父”罗洛·梅
我闺蜜小雅,书香门第,家境优越。父母受高等教育,却难以相处。女婿家庭不错,但老人离不开女儿,不让她去男方家,在自家楼下置房,给小两口居住。结婚十年,女婿受了十年的气,晚饭吃饭只带女儿,外人自己开火,不许进门。
两家积怨越来越深,婆家漠视儿媳,老公不回卧室。
人间富贵花,日子过得一地鸡毛。
韩国一对独居乡村的老人,普通工人,没受过高等教育,结婚70多年,却相爱如初,令人艳羡。
雪天,打雪仗,玩到尽兴时,各自堆个雪人,雪人是爱人的模样;春天,一起散步,老爷爷会摘花哄奶奶,奶奶接过花,递到爷爷鼻子下,让他感受花的芬芳;年轻时,害怕奶奶受苦,老爷爷拼命赚钱,勤奋工作,没让爱人受任何委屈。
平凡简单,安于平凡,真不简单。——三毛
白富美小雅和丈夫的关系为何如此紧张?收入平凡的韩国老人,为何能相爱70年?
因为,爱是尊重彼此的感受!
不爱一个人,就会忽视他的感受。
结婚十年,不能进老丈人家门,不给吃一口饭,从长辈到妻子,一家人都忽视了丈夫的感觉,滴水成冰,爱还能延续多久?
《美丽人生》的价值观,是影片火遍全球原因。
大屠杀阴影笼罩下,圭多依然积极乐观,拥有强大能量。他能恩赐快乐童年,也能为人类活出尊严。这份逆境求生的顽强意志,感动了每一位观众。
人生路没有坦途,生命像逆行的河流,暗礁重重。
苏轼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格拉底说,逆境是磨练人的高等学府。
圭多的乐观,启示我们:逆境也许无法改变,但人面对逆境的态度,是可以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