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于2008年在美国首映,根据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15岁少年迈克和36岁中年女子汉娜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朗读者》的高潮之一是法庭对汉娜的审判,这既是对历史和法律的讨论,也是刻画女主的关键场景。汉娜是纳粹集中营的看守员,忠于职守,视职责和秩序重于生命。被集中营的幸存者指控谋杀罪,其它看守员把责任推到汉娜身上,汉娜因为羞于暴露不识字的问题,被判终身监禁。
汉娜为什么宁愿承认更大的罪责,也不愿意暴露自己不识字。尊严有时候比自由还重要。汉娜是纳粹的刽子手,代表着文明的灭绝人性;汉娜同时又无比向往语言和文明,宁愿为此付出一生的代价,这多么震撼人心,同时又折射出文明的珍贵。汉娜的身上同时展现了文明的相反的两方面,这多么具有戏剧性。
法庭的审判还涉及到了两个法律的争论点:按照当时的法律,看守员的行为是合法的,按照现在的法律,看守员的行为是有罪的。那么法律是否应该进行追溯,法律是否是有罪的唯一判断标准。先看第一个问题,法律是否应该追溯,一般情况下,法律是不应该追溯的,法律的正常流程应该是先颁布法律,然后执行,即过往不究。但是涉及到严重的犯罪,比如连环杀人,种族灭绝等,是否应该追溯,这是值得商榷的。如果要追溯,应该以什么理由对过去进行审判。这其实就是第二个问题,法律是否是有罪的唯一判断标准。有一种假说是自然法,即认为存在着一种上天颁布的法律,现实世界中,政府颁布的具体的法律都是参照自然法,是自然法在具体环境中的应用。自然法的基础,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来自人的内部,包括共同的理性,自我保存的欲望,制定和遵守道德法则的能力等;第二种,来自人的外部或者说人与人之间,包括和平共处的需要,共同的情感,时代的风俗等;第三种,是上天赐予。如果存在自然法,而且世俗的法律要符合自然法,那么一种行为,即使是符合法律的,也可能是有罪的,因为它违背了自然法。而且这种纵容犯罪的世俗法律也是非正义的。简单来说,就是汉娜的行为符合法律,但违背人的良知,是有罪的。
人是复杂的动物,具有很多方面,甚至是互相矛盾的方面。纳粹集中营有上千个,像汉娜一样的看守员也有很多,被指控有罪的人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汉娜完全可以推卸责任,但是她选择了接受惩罚。法庭的审判展现了汉娜的老实、古板和愚笨,但又是那么真实和自然,这就是德国的“钢铁直女”吧。此外,汉娜对生病的迈克尔的照顾,这是其善良和多情的一面;汉娜售票勤勤恳恳,这是其忠于职守的一面;汉娜在升职之后,不告而别,这是其冷酷的一面。因此,汉娜这个纳粹看守员,是一个集善良和冷酷、多情和古板、实诚和愚笨于一体的人。凯特-温斯莱特对这个角色的精彩演绎,让她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汉娜爱过男主吗?一开始,汉娜只是把迈克当成炮友。但是汉娜对小说的喜爱,让她改变了流程,从先做后朗读改为先朗读再做。汉娜是喜欢迈克的,这种喜欢包含着对语言和文明的向往。同时也是这份喜欢,支撑着汉娜度过了20年的监禁生活。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被)爱可以让罪犯获得救赎,内心从新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希望。
男主爱过女主吗?我想是刻骨铭心的。这份感情,一开始,是对神秘性爱和异性肉体的向往和喜爱;再到面对刽子手和大自己21岁的情侣的羞耻;最后是,没有勇气为汉娜伸张正义的愧疚。其中愧疚的力量是根深蒂固的,看过托尔斯泰的《复活》的读者应该能理解(看完恨不得把自己的子孙根切掉)。这份混杂着怀念、羞耻和愧疚的复杂感情,持续了二十年。它一直困扰着迈克,让他无法敞开心扉与身边的亲人交流,让他无法过正常人的生活,迈克唯有一遍又一遍地朗读,才能缓解这份感情带来的压力。
生活和历史一样,过去难免会有种种不堪,然而我们无法改变过去,只能试着接受,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影响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