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
在初中不长的时间里,总有一段经历让你难忘,总有一个时间温暖你的心。丰富多彩的校本,让你心生向往;创客节的活动,让你眼前一亮;老师同学的帮助,让你倍感温馨;教室里的伏案苦读,让你心生触动;电话那头的嘘寒问暖,总有一种莫名的安全感……请以“那一次,我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审题指导:《那一次,我——》要求详写一件事情,所写事情集中在一个时间段,以现在的校园生活为主。文中有“我”,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并能从中得到感悟。
详写一件事技法指导(文似看山不喜平):
1.情节一波三折:冲突(愿望+障碍)、行动、结果
参考教材资源1:《走一步,再走一步》
怎么设置困难、障碍?
(1)自身障碍:过去的八年岁月中,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
(2)环境障碍:几近垂直的墙突兀地耸立在岩石中,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参差不齐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底部杂乱的岩石。
(3)他人障碍:
(妈妈的警告):我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
(朋友的嘲笑):“再见啦,看你就像滑稽画里的小人儿。”他们其中一个说道,其他的则哄堂大笑。
他们开始嘲笑我,发出嘘声,然后继续向上爬……
参考教学资源2:《散步》
情节转折点为,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情节转折点,还可以是意外、巧合等。
2.误会、对比法:参考优秀作文《那一次,我真内疚》,附作文在文末。
3.突出心理描写,记住几种心理描写法
参考教材资源《走一步,再走一步》:
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动作神态)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内心独白)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幻觉)
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环境衬托)我趴在岩石上,神f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我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动作神态)
附作文:
那一次,我真内疚 (2022届 方虹霓)
那是个平常的周六,我和平常一样搭车去上网球课。
当我气喘吁吁地跑到公交站台时,看到一位老奶奶斜倚在站牌上,也喘着气,可能和我一样,赶路急了。今天午睡起晚了,上课时间逼近,还没坐到车,心里一阵焦急,但公交车就是不来,这样下去,迟到是肯定的了。
就在我满心焦急地往车来的方向探头看时,身后传来一个声音:“小……小姑娘……”。我下意识地转过头去看是谁在说话。转过头时发现,是刚刚看到的倚靠在站牌上的那位老奶奶。我不确定她是否是在叫我,因为站台等车的还有其他人,但是我看到老奶奶的目光是向着我的。“叫我吗?”我有些疑惑的用手指指着自己。老奶奶有些艰难地点了点头。“这老奶奶叫我干什么呢?她认识我吗?我可不认识她呢。”我狐疑着,走到老奶奶身边。见我走近了,老奶奶有些吃力地直起原本斜靠着站牌的身体,问我:“小姑娘,你带手机了吗?”
手机……我倒是带了,老奶奶是要借我手机吗?可是站台明明有这么多人,为啥要向一个孩子借呢?我的脑海里闪过报纸、电视、网络上各种骗人财物的报道,还有之前学校专门开展过的如何防拐骗的演练,都说骗子喜欢向没有防备心的孩子下手。妈妈也给我敲过警钟,贵重物品不能轻易暴露于人前,也不要随便外借陌生人。但是看老奶奶的样子,不像骗人的人啊,倒好像是生病不舒服了,有些虚弱的眼神流露出对我的恳切希望。我有些不忍拒绝,但是又担心被骗,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
帮还是不帮,借还是不借,两个矛盾的念头在我脑海里打架。最终,我说出的是“没带”。
老奶奶眼神中的恳切不见了,闪出一丝失望。随着她黯淡下去的眼神,我的心小小地抽动了一下:是我浇灭了她的希望与信任啊。
“有时候骗子会表演得很真实,”我边挪动脚步,边远离老奶奶,边刻意回想学校防拐骗课堂上接触到的防骗技巧,去说服自己:刚刚对老奶奶的拒绝是对的。但是,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还是那一瞬间,老奶奶由希望到失望的黯淡的眼神。我用视线的余光留意着老奶奶,她没有继续向其他人求助,可能,我不是第一个拒绝她的人。
可是接下来的一幕,让我意外不已。
老奶奶歇了歇之后,转而向离她不远的一位小姐姐求助,那位姐姐原本是戴着耳机嚼着口香糖玩着手机,一副与旁人无关的样子。当她摘下耳机弄清楚老奶奶的意愿后,很爽快地把手机借给老奶奶了。
老奶奶拿着电话拨了一串号码,就在这时,我等的公交车过来了。我快步上了车,但忍不住透过车窗往老奶奶和小姐姐处看。车子启动了,我听不清老奶奶打电话的内容,但是从她把电话还给小姐姐溢于言表的感谢神情,可以看出这位奶奶是真的需要打这个电话的。
望着站台上的那两个渐渐远去的身影,我感到脸颊有些发热,我是怎么了?为什么不能像那位小姐姐一样,痛快地给有需要的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呢?人和人之间的信任,什么时候开始这么脆弱的?
这件事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但我还是会时不时想起,老奶奶那带着希望,旋即失望的眼神,敲打着我的内心,让我内疚,让我后悔,让我反省,让我改变。下一次,我不想再内疚了。
作文点评:手机要不要借给一个陌生人拨打?这是一个现实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虽然借手机的对象是个体弱的老奶奶,但文中的“我”是个孩子,由于涉世未深,在多方防骗的教育下,内心对借与不借,帮与不帮的问题很挣扎,心理描写很充分。但站台小姐姐爽快借给手机的行为与“我”的不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心生愧疚,知道自己误会了老奶奶,也借此提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人和人之间的信任,什么时候开始这么脆弱的?”,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