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不清,方法不明
这是离散数学老师教我的一句终生受用的话。抛开数学与计算机,人类的那些科学严谨的方法论也大抵如此。
要想正确地追求自由,拥有自由,就要正确定义自由。然而这很困难,虽然现实符合数学,但是讨论一个现实问题肯定比讨论一个单纯的数学问题涉及的概念范畴大几个数量级。因此,就讨论一下什么不是自由吧。
以下是我的日常瞎想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自由吗?
这当然是一种自由,但是如果要定义一种有可操作性的自由,这个显然不行。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说排除人的限制,只受其它物理限制,脑子让自己干什么,就可以指使自己的身体或指使别人去执行。
这里面就会有很多问题了,首先说这个“想”。人的想法有随机性,脱离了某些限制之后,随机性更大。好比一个暴发户,他突然脱离了钱的限制,脑子里就会出现乱七八糟的想法。这意味着会有很多想法侵犯他人利益,要保证这些想法的实现,必须使用非常手段。比如说掌控暴力,可以随时让别人变成奴隶,或者掌握技术,可以随时让别人变成傻子,听命于己,最后还得降低自己的道德负罪感。总之是要掌握一种垄断的绝对优势才能做到,还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驾驭它。显然这种自由不具有普适性,具有强烈的人类排他性。只要在人类社会中,侵犯他人利益,总会有代价的。就算是远离人类群体,还是有亲缘血脉的联系,是天然的利益共同体,损害自己的利益也就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能达到这种自由的,只能是与世无争状态的孙悟空了。这种自由,只能是极少数人有条件妄想的东西。
既然这个“想”会引起利益斗争,那不妨限制一下,把那些故意侵犯他人利益的想法定义为无效,这样可执行性就能提高了,是不是可以人人得自由了?
我认为还是不行的。最近与同事小伙伴讨论了一番自由的概念,我举了一个否定“随性即自由”的反例。大意是:“没有法律问题,没有经济问题,你是否会吸毒呢?”小伙伴的第一反应是“会”。我提示道,“那会损害身体健康,人生幸福,令父母伤心。”小伙伴便改口否认了。我想真有这种情况发生,他也能想到这些,只是当今世界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力比较大而已,人的第一反应容易偏向自由主义。
这里就可以看出仅限制“想”也不能自由的原因。抽烟、喝酒、饮食不规律、不适量、熬夜,这些都是日常语境中的不关别人事的“想”,这些都损害自己和亲人的利益,这些都不能做了,还能称之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吗?